第17章 第十七章

顾双宅门手记 云峤 1736 字 10个月前

珍蕊跟在后面跑腿,顾双望见她时,她朝顾双甜甜一笑,看来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西跨院的陶姨娘到底比苏姨娘更有眼力见,早已带着女儿过来,苏姨娘进门时,她们二人正和三太太话家常,八小姐一身石青袄裙,不经装饰的素面银鎏金头面,乖乖巧巧地坐在三太太膝旁,三太太轻握着八小姐的手,状似亲生母女。

顾双心里清楚,又该轮到自己当背景板了,便安安静静站在九小姐身后的圈椅旁,服侍她落座,却见九小姐恨恨地盯着什么,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一头果然是面露得意的八小姐。

她连忙拽了拽九小姐的衣袖,借着搬椅落座的杂音,在她耳边轻声提点:“太太看不见八小姐,却能看见您。”

九小姐一个激灵,心知险些落了八姐的下怀,当下默然落座,直视前方,心无旁骛。

顾双放心了,垂头听着三太太交代明日三老爷回来该准备一桌团圆席面,又因女不祭灶,嘱咐鹤童帮着打理院中小厨房祭灶的事宜。

两位姨娘连连应声,陶姨娘和三太太的关系似乎更亲近些,偶尔帮着补充两句,像个智囊的样子。

话题绕来绕去,转到今日三小姐开宴上,三太太夸了三小姐的性情,劝两个庶女多学这着些,两位小姐却各怀心事,性情好又如何?嫡女之尊又如何?还不是被大老爷带累着许了门招人耻笑的婚事。

话题又兜兜转转,落在七少爷移居一事上。

顾双吐了口气,方才只是压轴,大轴戏终于开始了。

方才所谈都是内宅琐事,七少爷本就不应操心,所以一直沉默不语,如今才起身上前一步,再度行礼问安。

他的座次也颇有玄机,并不挨着苏姨娘,而是在三太太下首,却又隔着些距离,从顾双的位置看去,竟像是孤立在外的一个人。

三太太未开口先变了脸色,在她身边的八小姐也坐正了几分,气氛一时格外凝重。

“唉,瞧瞧你这孩子,几日不见,又长高了。”

听话听音,这是在抱怨七少爷的疏离。

果不其然,三太太继续开口:“你有心学你大哥、四哥他们搬去外宅,原也不是大事,我知道你一日大似一日,在内宅住着确有不便,可这样大的事,怎么不知会我一声?倒叫我在老太爷面前做了回后知后觉的人,好像我这个做母亲的从来不关心儿女一般。”

她说着,抿了抿嘴,美丽的凤眼就要掉下泪来,八小姐见状连忙送上一条手帕。换来三太太慈爱地摸摸她的头。

三太太擦了擦眼角,道:“我生来福薄,命中无子,所幸得了你们三个,我性子淡薄些,又念着你们生母尚在,不忍断了骨肉之情,舍不得把你们留在身边,可疼你们的心与世上慈母无异,你们倒好,有了事只管自己关起门来,倒把我忘了。”

苏姨娘一凛。

三太太这是在戳她的脊梁骨啊,明面上埋怨七少爷,却是在暗里指责苏姨娘知情不报。

苏姨娘有苦说不出,若不是三太太为大房张目在先,又岂会有今日的情形?

蓦然想起始作俑者正是三太太,苏姨娘精神为之一振,想起了秀珠嘱咐的话——无论如何,都把话引回放官吏债一事上,三太太心虚,自然会把话题揭过。

她定了定神,唇边露出势在必得的笑,语气却颇为无奈:“这件事因老太爷那边一直压着,七官也无十成把握,我也是在太太说了官吏债的事后才听说的,还是七官心里有愧,知道手里周转不开,恐怕要负了太太的好意,才向我求教的,奈何我也是糊涂脑子,怕太太听了心里不痛快,哪知不告诉太太,反惹得您更伤心,我只后悔没当日就和您说了这事。”

听她按着自己的意思回了话,顾双松了口气,三太太果然没了说辞,再看陶姨娘,显然根本不知官吏债的事,只是一味眼观鼻、鼻观心,稍显沉闷的葡萄紫长袄衬着她的脸,越发寡淡的让人记不清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