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那就从那天说起吧

造神少女 湖砚 1141 字 10个月前

她并不是很想留在家乡,也并不是很想像爸爸那样出去;反正,在打定确实的主意之前,守好这个图书馆,以及三楼那一屋子书,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海泠接过了图书馆的大门钥匙,每周二至周日,早八点至晚五点,坐在木质发黑的柜台后面,有时看书,有时看天。

我说那多无聊啊,没别的事做吗?

海泠说也不是整天都坐着没事干,开馆前和闭馆后还要擦桌拖地,整理书架的。

好吧。

高中毕业生留在家乡建设家乡,这在当时是值得上报宣传的事。海泠说,她还接受过县城的记者的采访,妇女节一次,青年节又一次。

我见过其中一篇稿子,在爷爷的剪报本里——确切地说是其中一篇稿子的配图:文字全被剪了,只剩下黑白相机拍摄的年轻管理员的照片,小小一块,还没豆腐干大。

老实讲,以当时的纸质和印刷技术,根本看不清五官,发黄的旧报纸上只能看见海泠的眼睛,又圆又亮,像两粒黑豆豆——但这一小块报纸被整齐地裁下,细心地熨平、塑封,夹在剪报本的最前面。

海泠说这张报纸出版的时候,爷爷还在大学里念书,这一页是他后来去找来的,跑了好多旧书店和图书馆,还去了报社,差点就要去造纸厂翻垃圾了。

瞧瞧这炫耀的嘴脸。

我看过海泠的老照片,也是黑白的,四周边框上剪着一圈细致的花纹,还用金色的笔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摄于某地。

画面最中间的姑娘,十八九岁,脸蛋圆圆,倚着栏杆转身望向镜头,唇角含笑,黑眼睛亮得像打湿的星星;她碎花衬衫的领口上系着一束柔软的蝴蝶结,齐耳的发尾被风吹起,仿佛在水里招摇的海葵。

虽然海泠没说,但我从她照片上的眼神判断,这一定是爷爷拍的。

我也看过爷爷年轻时候的照片,二十来岁,头发一丝不乱,衬衣像纸一样挺括;他坐在桌边,手里握着支钢笔,目光深沉地对着一本摊开的书,看起来像个做大学问的学究。

海泠说他才不学究,这都是摆拍,假正经。

虽然我没见过爷爷本人,但我觉得,对着家里那两个大书房,以及镜框里那份年代悠久,盖满红戳的学位证书,海泠的这句话根本毫无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