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换了姓名

明沅和明尤这一病将全家都吓了一跳。

“嬷嬷说你一醒便乱跑,闹你哥哥做什么?不知他受了伤吗?”饭桌上,秦氏不停数落明沅。

明致远见明沅低头扒饭,心疼女儿,夹了一块儿腊肉到明沅碗里,道:“阿沅刚好,你说她做什么?”

他说着,目光移到儿子身上,却是变了脸色。

明尤瞥见一向慈爱的老爹看向自己,心头一紧,蓦地想起来:父亲一向疼爱自己的,回回出事都是骂哥哥来着。

现在自己是哥哥哇!

果不其然,明致远用过饭漱口后,淡淡道:“明尤吃好了到我书房里来。”

明尤一直提防着,冷不防听父亲叫哥哥的名字,身子一僵,放下碗筷跟着走了出去,他临跨出门前,回头看了看哥哥。

秦氏说归说,到底心疼女儿,正给她布菜。照明沅往日的性子,早对她说“不吃了不吃了”,她一直嫌弃自己手臂上肉多,拿刀累赘。如今哥哥占着她的身子,对母亲恭敬有加,给什么吃什么······

会越吃越胖的啊!

“你看什么?”明致远在她身后道。

明尤不敢再看,赶紧应付父亲那一头。

明沅接过母亲夹来的糖醋排骨。

妹妹嗜甜,饭桌上总少不了一两道偏甜的菜,糖醋排骨又是她第一大爱。看着那道离自己远远的青菜叶子,想今日这顿饭,那苦叶子与她无缘。

她放下筷子,挡开秦氏给自己擦嘴的手帕,正襟危坐,咳嗽一声。

······

夏朝女性地位较前代高些,男子满三岁,女孩满五岁,皆可入书院上学。他们在书院读了几年,妹妹基本的经书倒是会,可是哥哥大她四岁,哪里会他所学的文章?

二人出门之前,已在屋里合计过一遍。知道父亲有这一关,哥哥叫妹妹背了十来道题。

猜的极准,明致远十个问题,便中了七个。

明尤自己含糊答了一个。那是有一回下学时,站在学堂门前偷听到夫子讲授过的。

可惜明致远对明尤要求严苛,他见明尤难的会简单的问题却不会,气急败坏,“整日里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看看你都学了些什么?夫子还说你聪明,今年可以报名县试,今日看来,那不过是场面话。你学成这个样子,是想做个膏粱子弟吗?”

明致远出身京都明氏,算是有几分名气的世家。明家长房五子一女,明致远为四男,三个哥哥良莠不齐,累得他也仕途坎坷。

他刚参加科举的那一年,约十七岁,明家的嫡次子明致善将忠义公府的三公子打傻了。忠义公是开朝元老,在金殿上痛哭流涕。皇帝大笔一挥,责令当年明家子弟禁考五年。明致远的大哥已入仕,一个位至四品礼部侍郎,不敢与忠义公抗衡。

五年之内,包括明致远在内的三名明家子弟受到影响。那一年秋闱明致远刚得了“解元”之名,家中便传来噩耗。他的科考之路就此止步,直到三年后,才由大哥斡旋,由吏部调了个县官职位。

可恨、可恨。

当年给他安排的原是京都里的位置,却不知怎的被忠义公家的人知道,便暗中使劲压了他们一头,将明致远调到了蓬莱州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