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富户们一同出陈粮、出仆人,在县城城门口支起了几个粥铺。
[系统,连旱了三年,为什么没有官员下来赈灾?]秦香莲一手扶着后腰,一手摇着扇子,心烦意乱的问道。
[陈家庄这一带不是受灾最严重的,何况已经免去了三年的税收。]攻略2.0极客观的道。
[哪里更严重?]秦香莲停了停正摇着起劲的大扇子,追问道。
[也是河南的,与这里只隔几个大县,有一部分人已经饿死了,有一部分人离开了家乡,成了流民,也有不少流民向这边来的呢。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攻略2.0道。
[话本里,这个时间公公婆婆已经饿死了,原主已经带着一对儿女讨饭上京了吧。]秦香莲用帕子擦着一直在出汗的额头,下颈,还有后背,就是不方便擦,唉,无艳又去忙了,身边还是少个贴身服侍的。
[差不多。]攻略2.0道。
[……我来分析一下啊,陈世美带走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家里只留半年的存粮,然后就遇上了一年比一年严重的干旱,第一年还好,可以靠着当年收成与存粮勉强挨过去;第二年开始就不好过,但可以用良田换粮食(婆婆一定舍不得全部换掉良田),也可以向秦二妹家借粮(秦二妹是新媳妇,也没有权利借太多);到了第三年,良田也换不了多少粮食了,更是不好意思向秦二妹借粮,就算是借到了,她也不会舍得给公公婆婆吃。……最后的结果是老人饿死了,她与一对儿女活了下来,等来了县城大户人家开始施粥。这个时候,她好运的又遇到了京城回来的族人,说起陈世美的情况,听说他没有死,还当了大官,她便有了勇气向族人借粮,一路讨着饭进京了……]秦香莲自娱自乐的编话本。
[……]攻略2.0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边正分析着借粮的事。
秦家大弟弟连夜上门来,是来借粮,公公做主借出了几十斤的蝗虫。
娘家那边,今年秋收是一点收成也没有,也听秦香莲的,在自家院里种了几株玉米,可是人都要渴死了,那玉米自然也就枯死了。
现在,除非是马上下雨,不然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到明年秋收,自已那可怜的五十斤粗粮又能养活谁呢。
目前,全家人都在城门口排队领那稀得能照出人影子的粥。
也不是没有别的法子,那就是利用小弟的婚事,和拿自己儿女换口粮。
无论哪一个,秦大弟都不大乐意。
“我马上要生了。让你娘子带着孩子一起过来住两个月吧,大的照顾我月子,小的陪着冬哥和春妹吧。”秦香莲听了娘家的情况,也不着急,早就想到有这么一天,没有安慰这个弟弟,只是平静的道。
“谢谢姐姐。”秦大弟垂下头,自己太没用了。
“好了好了,早些回去吧。让哑仆和无艳送你回县城吧。”在秦大弟趁夜要悄悄离开前,秦香莲给他递去一份信封,里头是一把钥匙和一张宣纸,写着一个地址和藏粮食的地方。
那把钥匙是秦香莲头一年准备起来的破旧小院子,粮食是前年住县城时悄悄准备下的,不是河南人喜欢吃的小麦,而是南方人喜欢吃的稻谷。
这个最好存放,一直密封在一个地窖内的米缸里,十几个米缸,有上千斤稻谷呢,省着些,可以让娘家吃上半年。
“嗯,村口有人等着我。”秦大弟一直低下头。
“好。去吧。信别让人看到。”秦香莲又多嘱咐一句。
大弟离开后的第二天早上。
秦香莲去婆婆那里,先将自己手上十亩下等田的地契递给婆婆,才说了要接娘家大弟媳妇过来帮着自己做月子。
“哪里来的?”婆婆盯着地契,问道。儿媳妇长进不少,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多了十亩田。
“娘,你别生气啊,听我慢慢说。……我前两年不是上山采药吗?她们见了就传了出去,县城的药铺早就关了,找到了大夫,也没有药啊。她们就私下找过来,我给看了看大夫开出的方子,是有对症的药材,就给配了,治好了,她们没有钱,又舍不得粮,就送来了下等田。”秦香莲简单说明一下。
“嗯。知道了。你自己放着吧。”婆婆点了点头,过来配药的事,她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是用下等田付药费的,她还以为是用银子、金子之类的首饰。
“还是您收着。不瞒您说,相公进京,我是要带着孩子们跟过去的。当然,最好是您与爹也一起过去。”秦香莲笑吟吟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