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为童试考试中的第一场。
县试一般只考四书文,试贴诗,五经文,诗,赋,策,论,性理论,对谕广训等等死记硬背的知识。
凡是县试的试题,一般各个书斋都有卖,不过小县城的书斋就不大全面。李四儿就从系统内购买了近五年之内的全国县试所有卷子。
李家宝回了李家村,开始闭门谢客,刷题,疯狂刷题……考前刷真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他的压力不小呢,家里有个大龄姐姐每回一见他,就会那种依赖的渴望的眼神向他述说着好青年快被别人家抢光了,当然这是四姐姐为他翻译的,四姐姐说县试没有问题,只是先生是希望他考个好名次才多压了他两年,反正他还小;到时考中举也必会多压他几年,当然到时成了秀才,就去府城进学,而不是在小县城的学堂的。
1894年2月,小县城,县衙后院
各县皆有考场,考三场还是四场由县官决定。
刚到寅时,正是伸手不见五指,小院子早已灯火通明。
亭亭玉立的大姐姐盼儿仔细的将一件件考试用品小心的放进考篮,对大弟弟说:“家宝,东西收拾好了。你过来看看。”
十一岁的李家宝与大姐姐一般高,行动之间更像个大人似的,他淡定地点点头,走过来,又将食物、笔墨纸砚、戴校卡、清朝牌准考证仔细检查一遍,一板一眼说:“齐了。”
另一边的双儿,将姐妹几人亲手缝制的兔毛大氅送上,关切道:“刚是初春,早晨寒冷,我们准备了件皮子,你带上。”
李家宝早两年就听同窗师兄说起过,县试在县衙后院的考棚举行,不是乡试中在号房只许着单衣,点点同意,道:“姐姐们想得周到。”
三儿眼睛发亮,激动地道:“祝大弟弟旗开得胜!三姐姐给你做了好吃的,你一回来就可以吃上。”
李家宝带笑点头,道:“你们放心吧。四姐姐说只要弟弟发挥正常,得头几名也是没有问题。”他对四姐姐有种莫名的信任,四姐姐对他也十分信任,这不,四姐姐带着三个弟弟与父母去了府城,替他找房子去了。
李家宝披上二姐姐送来的大氅,提着考篮,向门口走去,走着走着,见姐姐们还在送,回头劝道:“大姐,二姐,三姐,别送,别送,天色还早,回去再睡个回笼觉吧……”前不久买的一个老仆为他打开了门,李家宝出了门,嘱咐老仆锁好门,看好家。
外面,早有同窗家的驴车在候着,他也不见外的上了车,里头有四位同窗,他们五人互结保单,作弊者五人连坐。
县城小,没一会儿就到了县衙,不过他们有不少听来的经验,并没有马上下车,坐在驴车内候着。
黎明前,县官开始点名,考生们开始带考篮入场时,他们才一同下驴车。
入场前,有一位年青衙役过来搜查李家宝全身,不过衙役很有经验,只让脱下兔毛大氅,在他的身上几处容易挟带的地方拍了拍就作罢,如此行事,便是防止怀挟抄写等纸张入场。
第一场为正场。县令在当场取考生。第一场未过的考生,就不必参加之后的几场。
李家宝轻松过了第一场,还是上等。
接下去的两日,李家宝照例起了个大早,去县衙考场赴场。
这两场没有当场取考生,而是得等上好几天,等着县衙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