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五)

作为德国前身的普鲁士,更是依靠对铁路的充分利用,才迅速打败了当年不可一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起当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那时候,德军甚至把自己的铁路列车称为“巴黎特快”!

而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之所以能打败作为苏联前身的俄国,也少不了对铁路网的利用。

一战前期,德国境内差不多每10分钟就有1列军列穿过莱茵河的霍亨索伦大桥。最关键的是,共有11000列列车参加了动员,却没有任何一列列车发生延误。

这里面,有德国人做事一丝不苟,和严谨的作风在其作用,更有德国完备的铁路运输基础在发挥功效。

后来,莱因哈特上台得权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统一了国内松散的各铁路公司,成立了莱因财团控制下的德国铁路公司。

39年的闪击波兰和40年的法国之战,德国铁路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包括运送兵员,疏散居民等大规模运输任务。

之后,德国铁路公司对波兰和法国铁路的接受和改编工作也没费什么力气,因为欧洲各国的轨道宽度标准,技术水平也很相对现代。在波兰德国人成立了东部铁路,与德国铁路处在同级编制,在西线,原则上铁路依然由所在国管辖,但是在巴黎德国成立了西线铁路运输部门etra,监管当地铁路的运行。

以上几点,都没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偏偏就出在,莱因哈特为了解决未来苏德战争中,德军攻入苏联后,会因为苏联糟糕的铁路公路体系,陷入后勤危机的问题,与苏联也展开了铁路公路改建合作。

双方合作之前,苏联最密集的铁路网枢纽仅仅分部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涅茨。而苏波边境上,只有4条双线铁路可能被开战后的德军利用。

那就是分别为涅曼河到列宁格勒、布格河经奥尔沙到莫斯科、布格河经克里门巧克到顿涅茨、桑河至敖德萨的4条铁路。

更糟糕的是,这4条东西向的铁路在广大的苏联西部领土上,实在显得稀稀拉拉。

从莱因哈特的角度来看,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吃了俄国或苏联道路问题的亏,作为穿越者,他理应着手改变这种已知问题。

他安排德国工程师们,按照德国铁路的标准,把苏联原先使用的38公斤每米松软的松木,替换为了德国标准的,铁路承载力49公斤每米的枕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