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黑乌山这边,李仙带来的大部分都是训练时间较长,有多次作战经验的老兵,打起仗来就沉稳得多,也不急于快速打败敌人。
杨芳多次派遣一千人左右的队伍上前打探,眉头越来越紧皱起来,李仙这边几乎都是用轻武器御敌,只是偶尔动用火炮,但这样表现出来的火力依然足以让任何一名冷兵器时代的将军瞠目结舌。
杨芳损失两千多名士兵后,已经明白这样打下去,派多少士兵上前都是送死,而且还几乎没法给敌人造成任何伤亡。
从某种意义上讲,六皇子和杨芳的打法有很多共同点,发现前面是难啃的骨头后,杨芳立即向在旁观战已久的英军求援,让英军发动一次攻击。
这五千名英军可是曾经北上过的队伍,在清国腹地打仗,都没遭受过什么挫折,自信心爆棚,觉得清国军队都是不堪一击的弱旅,自然一口答应,同意出击。
这支英军的指挥官考虑到对面的中国军队只有七千军队,觉得己方派遣一个团一千五百人就足以取胜,但为了稳妥起见,派遣足足两千军队进攻,进攻的队伍后面还有炮兵进行掩护。
英军派遣二十四门炮上前,先后发射二十多轮火炮,弄得两军之间火药味弥漫,觉得这样的炮击烈度足以让对面的守军丧失作战的勇气,这才让两千英军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前进。
出于对军事教材的尊重,考虑到对面中国军队都少还有些火炮,英军指挥官下令这两千士兵排比较松散的队列,没想到这竟然成为此次作战英军唯一的亮点。
等到英军靠近黑乌山阵地,士兵跟堑壕里的中国军队进行对射,有几个胆大的靠得更前,甚至拔除地上的木签等,想进入堑壕里跟中国军队进行肉搏。
李仙一直隐瞒己方的火力水平,甚至不让炮兵暴露,直到此时才下令进行大规模反击。
李仙手下的炮兵早就瞄好了英军后方的炮兵,二十一门火炮和三十三门火箭炮同时发威,无数炮弹落在英军炮兵阵地上,一下子就把大意推进到李仙军队火炮射程内的英军炮兵打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