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求见英国领事

原先英国在印度种植棉花,到清朝贩售,也是有利可图的,但后来中国江南地区的地主们也开始大量种植棉花,又改善种植技术,使得江南棉花的价格比印度棉花便宜,质量也比印度棉花好,最终把印度棉花挤出市场去了(至于怎么会出现如此奇葩的事情,李仙同样是百思不解)。

总之,伟大的大英帝国生产的商品就没有一样能在中国卖出去的,这还不是因为清政府的干涉,而是因为硬得不可再硬的市场规律,这也是没谁了。

最后,英国商人只能拿真金白银到清国购买商品,而不是在其他地方一样,用便宜的英国工业品,以很小的代价获得各种有用的资源。

等到发现鸦片能在中国大卖特卖,就不难理解英国人的大喜狂喜了。

按照李仙调查,这种生意的利润相当恐怖。

英国商人在印度的孟加拉等地收购鸦片,成本大概是四百块钱一箱(每箱一百斤到一百二十斤),到广州销售,能以八百块钱一箱的价格转手,不管是从运输成本考虑,还是实际利润考虑,都是相当暴利的行当。

林则徐主持禁烟之前,鸦片的到岸价格还只是八百块钱一箱,等到禁烟后,其价格一度高涨到两千块到三千块之间,之后又回落到一千一百到一千三百之间。

那么这种鸦片贸易的量达到多少呢?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1835年到1839年的期间,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约为两万五千箱左右。

而在这一期间,清国输出的商品绝大部分是茶叶,每年三十万担左右,价值九百万块到一千万块左右。

也就是说,清国在这段时间内,每年进口价值两千万元的货物(主要是鸦片),出口价值一千万块的商品(主要是茶叶)。

如此算来,清国每年的贸易赤字是一千万块大洋左右,就算英国人不会将利润全部换成白银拿走,造成的纯粹的白银流失,也达到每年五百万两到六百万两之间。

那么,这一时期清国的财政情况又如何呢?

清国中央政府的财政总收入达到四千五百万两左右,折合银元也就是六千五百万元左右;整个清国的白银保有量,总共也就九亿两左右(这已经是当时世界第一了,印度不出,谁与争锋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