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侯君集从波斯回到了长安。
侯君集向李愔打了招呼之后,就来看望海棠和外孙子李淦。
李淦今年5岁了,长得很精神,眼睛很像侯君集,脾气也有点像小时候的侯君集,很得侯君集的喜爱。
侯君集抱着外孙,和海棠随意交谈,谈着谈着就说到立太子的事情上了,他说道:
“李云当了太子,他有些太文弱了,不如淦儿有气度,将来的大唐交在他的手下,还真不令人看好。可惜了,如果淦儿是长子就好了。”
言下之意,李淦比李云更合适当太子。
海棠听到这话,吓得浑身冷汗直冒。侯君集有这样的思想,实在是太危险了。
大唐以往的皇位,包括眼下的李愔,都是通过血腥的手段得来的。每一代首任太子也都被废掉了,这种情形,已经根植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了。
侯君集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恐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会付诸行动的。
海棠站起来,紧张地四处张望,然后对侯君集说道:“父亲,这样犯忌的话,今后千万不要再说了。这样的想法也千万不要有啊。“
侯君集笑道:“看你吓的,我就是这么随口一说,又没有真的有什么想法。你不必害怕的。”
海棠郑重地说道:“父亲,皇上待您和女儿都不薄,女儿能够成为皇妃,今生已经十分满足了,没有其他的想法的。
再说了,皇上和其他人不同,他胸怀宽广,你看看他对待李成乾、李恪和李治他们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了。
即使李云当上了太子,也不必担心淦儿的出路。”
这些天来,李愔感到越来越难受了,他让杜荷催促部队加快施工速度,同时开始考虑自己闭关后的安排。
这次进入地下洞穴躲避,能否躲过劫难,李愔自己也没有把握。他要考虑到自己万一从此彻底离开大唐,大唐的江山是否会出现问题,将来李云能否顺利长大成人,并且登基继承大唐的基业,自己的家人是否能够平安,他必须提前考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