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曾经向刘彻呈向作《大人赋》,其中云:“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暠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二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这里面写得就是“偶遇”西王母,但是司马相如本意是劝谏汉武帝不要沉迷神仙幻想,谁知道司马相如对仙境的华美描述让刘彻对西王母的向往更为炽烈。
生气的时候,刘彻没有理智,哪怕司马相如连连摇头:“陛下,这《汉武故事》天幕说过作者,是东汉的班固。而且还可能是后人伪托。”
东汉,刘彻管不到,但是西汉的大臣他管得到。
“你重新写,写朕不好神仙之事!写朕英明神武,打下匈奴一统天下!”
司马相如:“……”
陛下,还没影的事让我写,这不是写,这是编……
【随着道教兴起,道教将西王母纳入道教女仙,道教人士为了宣教,便将西王母化身成为了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到晋朝,道教的上清派又将西王母列为了女仙之首,在女仙的谱系里给了他一个备受尊崇的地位。
那时,玉皇大帝还是不存在的。】
【唐朝时,西王母就成为了管理天下女仙的仙家女子地位最高者,统领二界十方女仙。】
【明朝,随着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诞生,西王母被塑造成女性最高神仙王母娘娘,这也是有历朝历代文化的影响。而明清时期,对“西王母”的称呼也变成了“王母娘娘”,如同“王后娘娘”一样,也变成了对偶神。】
【西王母从《山海经》始记开始,到《西游记》面世,主要经过二个阶段的变化。从原始部落时期面貌凶残的首领,到两汉魏晋时期掌握不死药的美丽神女,再到道教体系中统治群仙、开设蟠桃盛会的王母娘娘。
看起来,似乎是美化,实际上仍然是统治者和文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进行穿凿附会的描写。】
这一次,轮到吴承恩挠头。
《西游记》并不完全是明朝原创故事,用了前朝的故事素材,比如大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也用了明朝的民间传说。
这个时期,明朝已经有了“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一对儿的说法,他写《西游记》其实也没说二者是夫妻,只是经常一起出现,而二者的名字被读者误解。
“王母娘娘听起来的确像是皇后,看来还是改名为西王母比较好。”
吴承恩并不是迂腐之人,对女子也不是明朝那样普遍的贬低和看不起,听到天幕讲原始女神的形象,接受的非常良好,甚至还有了许多新的女神形象在心里快速成型。
他甚至想写一本新的神话小说,不如,专门写一下那些远古女神?
【在东王公、玉皇大帝这样的配偶出现后,西王母逐渐沦为依附者。东王公和玉皇大帝明明都是出现在西王母之后的,却后来者居上常常被排在西王母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