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黄金,被带入墓葬。但是我们都知道,汉墓被盗的多惨,十室九空,终黄金乱中流通又比不过粮食,不断地贬值,导致市场混乱。】
【等到东汉建立的时候,黄金的价格已经大幅度贬值。】
【东汉中期,货币已经始出现危机,出现了劣质钱币,一种很奇的剪廓钱。】
剪廓钱,就是把完整的钱,比如说五铢钱,用专门的工具冲凿外沿一圈,后剩余的部分当钱币流通。
这样把钱币剪去轮廓做什么?
自是把剪下来的轮廓次冲凿,做成新的小一圈的五铢钱。
这种做法类似西汉初年,因为汉高祖的钱币十分薄而轻,被称为“荚钱”。民间把质地精良含铜量更高的秦半两重新凿铸,一枚秦半两可凿铸几枚荚钱。
这都属于一种减重法,这样铸就的铜币虽数量更多,但是质量更轻也更差。
东汉末年,袁术、曹操等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挟持汉献帝入长安,私自铸钱,同样是熔大钱成小钱。
董卓不仅把五铢钱熔毁,还把洛阳、长安的铜人、铜马、铜乐器都熔了,其中还包括秦始皇令人铸就得“金人十二”中的九个。
董卓铸就的小钱,既轻小又粗劣,没钱文轮廓,非常的劣质。
汉武帝时期发行的五铢钱,可说是货币改革时上非常成功的一次改革,一直贯穿了大汉的四百年历史。
东汉中后期哪怕民间私铸钱,也是五铢钱的基础上改动,并没废掉五铢钱的货币地位。
但是这样的成功,因为董卓的破坏,戛而止,因为小钱多而且质量差,导致了通货膨胀,市场经济越来越紊乱。
这样的紊乱,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
一群不懂经济的统治者手中,货币越来越乱,入了低谷时期。
被天幕嘲过让货币打回原型的魏文帝曹丕立刻找到了发泄点:“没错,都是董卓的错,朕也是无奈之举。”
铜钱不值钱,还不如粮食与布帛值钱,他直接用粮食与布帛易错吗?
没错,这只是让百姓更加方便而已。
不懂经济的曹丕想得理所当,同样不同经济的魏国大臣们纷纷赞同,直到天幕始讲述货币的重性。
【这不得不说,华夏自古重农轻商,许多官吏甚至商人都小农经济思想,总觉得钱币就像是农田,数量多就是好。但是首先你得考虑,铜钱象征着什么,仅仅是数字越大就越好吗?】
【并不是,首先货币,必须与货相挂钩。
货币多货不足,就会造成通货膨胀,货的价格飞涨,货币贬值不值钱;如果货币货多,就会造成通货紧缩,货币会升值,同时如果债务,债务也会随之增加。】
【这,用诸葛亮的货币战争来举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