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全面,不知道对汉律有没有研究。
主父偃一句话就把刘彻安慰好了:“陛下,后世都是汉人,汉承秦制,汉人研究秦律也是在研究汉律。”
刘彻不酸了,心情好了。
“没错,后世都是汉人,比大秦多好几倍。”
【后世都喜欢说秦法严苛,这是一个很大的黑锅。在秦简没被发掘出来之前,大秦背负了好多年的黑锅。】
【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大秦的律法,比儒家所记载的要科学,也要严谨许多。】
比如,赏罚分明。
无论是上战场、种地、做工、经商还是从政,只要你做出了成绩,都可以以功授爵。
有了爵位也不是虚职,朝廷会给你相应的房子、土地,而且这些可以转让出售,也可以用爵位换取家中坐牢的亲人出狱。
比如,以实事为主,不喜欢溜须拍马。
商鞅变法刚开始时,秦人觉得新法严苛,痛骂和抗拒的不少,骂商鞅的也不在少数。
在后面感受到了新法的好处,又开始夸奖商鞅,吹他的彩虹屁,而且这批人与之前骂商鞅的是同一批人。
这时商鞅并没有觉得扬眉吐气,而是严肃地把对方投入大牢——不是记仇,是觉得这种吹捧容易让人得意忘形;
再比如,秦法还有一条罪名:功而不受赏,为罪。
说到这里,荆咕特意放出了一条现代的影视剧视频,加入了自己的创作,觉得有些搞笑:
【假如明清时期的儒生穿越到秦国会怎么死?】
大秦的以功换爵制度,后来从军队蔓延到方方面面,无论是种地、经商还是其他,只要有功就赏。
哪怕是明清的儒生穿越来秦国,哪怕思想与大秦主流的法家思想不和,若是单纯的兴私塾教化民众,也能得到朝廷的封赏。
当大秦的官员来宣布给儒生的奖励:“赏爵位……”
儒生习惯性的谦虚一句:“小生实在是愧不敢当……”
结果刚刚表情和善的官员脸色一变,表情突然严肃起来,从腰间拔剑架在儒生的脖子上:
“功而不受赏,为罪,来人,把他抓捕入狱稍后处置!”
儒生:!!!
儒生被一杀。
儒生经人提醒才知道,秦法中明确规定:功而不受赏,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