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现代,“妇”的繁体字是“婦”,也就是一个“女”人拿着扫帚,从事家务劳动】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天幕下的腐儒摇头晃脑,觉得天幕说得很好,从字形来看,女子就该在家做家务,服从自己的丈夫。
他们振振有词,对着身边的女性宣传自己的大道理:
“妇,服也,服家事也。”
“女子为妇,洒扫庭除。”
“本就是理所当然,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造字如此,人更应如此。”
【也可以说明,商朝时期父系已经压制了母系,但是至少,还有母系部分残留,允许妇女掌权】
【甲骨文这个时期的文字,到了后续会看出鲜明的对比】
【再到了“奴”,奴隶的奴,奴仆的奴。甲骨文中的奴,是反手被捆缚在身后的“女”字,双手从身前变成了身后交叉,像是手被绑在身后。这表示战败被俘虏沦为奴隶的人。但是战争时期被俘虏的只有女性吗?并不是。】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战俘,各个朝代的战俘。
如果是正常的战败,男性战俘,也就是敌国的士兵更多;
只有灭部落灭城灭国之后,才会有大量的女俘虏。
战俘也不是全部会被杀,在商朝重视人殉,男女战俘都会被带回去用来祭祀神明。
其中漂亮的女俘虏还会遭遇到更污辱的待遇,但是污辱她们的人不但不会反思,还会更加贬低。
造字者就是这么神奇,只用“女”字的甲骨文来演变成为“奴”,一边把对方踩到泥里,一边又放纵自己的欲望玩弄卑微的女俘虏。
【从“妻”和“妾”的甲骨文也可以看出地位的差异】
【“妻”和“敏慧”的“敏”是相似的甲骨文,刻画的非常柔情,看起像是翩翩起舞的女子动态】
【“妾”则非常简单,就是“女”的甲骨文上面多一横。因为商朝时期的“妾”许多都是从战俘或者罪人里收纳的,这一横,比较类似枷锁或者绑缚住的绳子】
西晋时期,石崇府上,备受宠爱的小妾绿珠正坐在池中的凉亭内,漫不经心听着天幕,手里笑嘻嘻地把珍珠宝石当石头去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