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赵太太写了自己的事情,当年如何带着大笔嫁妆进了夫家,又如何在夫家遭遇难关的时候,拿出嫁妆来救急,以及儿子到京城上大学,她也怕孩子生活费不够用,变卖过首饰贴补。当然,也提了下自己让儿媳教自己写字,婆媳亲如

母女。

赵太太的文字水平,能写读者信就很不错了。这个进步已经超过了顾青的期待。

受到赵太太进步的鼓舞,当天晚上,顾青也写了一篇议论文《谈一谈新青年的母亲们》。大致意思是有几点:

第一,新青年们大多有个小脚母亲。能上得起新学堂的新青年们多半家里境况还不错,起码家里没有穷到,要孩子辍学、干活儿养家的地步。这样的家庭,过去,一般不会娶大脚女人。因而,新青年如果歧视小脚女人,这歧视对象里多半就有生养自己的母亲。

第二,母亲是新青年们第一个老师。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这些事情往往是天天在家的母亲们做的。有个别新青年,学会了说话,然后骂母亲;学会了走路,把母亲一脚踢开追寻自由,这有点让母亲寒心。如果为了追求自由,把报答母亲也忘了,这有点不合理。

第三,新青年们能去学习新文化,多半也有母亲的支持。顾青举了身边的一些例子,一些小脚女人被社会歧视,她们节衣缩食也要送子女去新学堂,要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

第四,权利和义务应当对等。母亲们养育孩子,这是她们的义务,孩子尊重、抚养母亲,这是母亲的权利。某人自己也是女性,却认为母亲只有义务没有权利,难道她自己将来不做母亲?或者她可以试试用这个思想,去教育自己未来的子女,看能不能养出“白眼狼”孩子。

第五,某人否定母亲的权利,言辞激烈极端,会不会是她的身世有些特殊性呢?比如某位女学生现在的母亲是继母,或者她自己是妾室所生的庶出女,所以出于自己的私心私利,不愿尊重母亲。

……

当顾青把赵太太的读者信和自己的议论文寄出去的时候,就预想到了新一期杂志在读者们中会引起的反响。

果然新杂志发售后,很多自诩新青年的读者都重新检讨自己,是不是对母亲不够了解和尊重。而且,“母亲是孩子第一个老师”这句话,也被杂志登在封面上。还有一些读者的兴趣集中在了林安妮是否有个继母或者是否庶出的身份上。

这个答案,顾青是知道的,因为她有原主方淑荷的记忆。这就是穿越者的金手指,一击即中。

第92章 小脚新女性8

这天下学后,林安妮迫不及待地买了新的《新女性周刊》,翻开来,找到何书方,几分钟后,手脚冰凉,气得说不出话。

回到家,她把自己关在房里,闷闷不乐。生母邹姨娘劝她吃饭,她都不肯。邹姨娘好容易敲开门,发现女儿开了门后就坐下不理人,她也不敢多问,这肯定是在学校受了什么闲气。

两人在屋里沉默地坐着,林安妮突然生气地问,“娘,你当初也算个有些本事、见过世面的女人,为什么要给爹做妾呢?”

邹姨娘有些尴尬,“我不是跟你说过很多遍了吗?我和你父亲一见钟情,可是你父亲家中已经订了亲,他拗不过长辈,只好忍痛跟我分离。后来他因为思念我生了病,我看他过得苦,就委屈自己嫁了过来,情愿不要名分,也要跟他相守。”

“父亲如果真心对你好,为何不休了那女人!反正祖父已经过世了!没人能压制他了。”

邹姨娘听见女儿这样说,吓得赶紧捂住她的嘴,“你这孩子小时候还精明,长大了越来越……你怎么越来越不懂事了呢?你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我们是活在太太手上的,你小心谨慎些吧。”

“太太怎么了,父亲跟她又没有爱情,祖父也去世了,封建包办婚姻该了解了。”林安妮压低声音抱怨。

“别傻了,我生完你伤了身体,再也没有怀孕。太太可是生下两个儿子呢!而且,是在我进门之前,人家就生下两个儿子了,地位稳稳的。你哥哥们都有出息,那是你父亲极看重的家族传人。他如今年纪大了,不能总为自己着想,也得考虑家族传承。再说了,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没有亲兄弟,太太生的两个儿子那也是你将来的依靠。若你将来嫁人后,婆家人对你不好,你靠谁撑腰?还不是娘家人?!”邹姨娘苦口婆心地劝说。

林安妮不想听,“我不是有你嘛。”

“你傻呀!我是姨太太,这身份到你未来婆家,人家连个座位都未必给我。如何为你撑腰!”

“那我还有爹呢!”林安妮就是倔强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