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就像见了神仙般惊讶,官家十八岁,他就在官家身边当了十八年的差,从没见过这位爷主动让人生火的,就算到了嫔妃的寝殿中休息,也要他们提前过去知会,命她们将炭盆藏好,免得官家去后热得难受。
“是。”惊讶归惊讶,皇帝的话就是圣旨,他们为奴为婢的只有听命的份儿。
随着炭火渐明,殿中也越发温暖起来,官家似乎心情很好,自宝座上起身,走下高台,用尾端錾刻着仙鹤的金夹子拨弄着鎏金盆里的炭块,让那红光烧得更明亮些。
“我日日见晏卿家,却想不到,你府上还藏了个这么有趣的妻子,不怕那些狰狞可怖的尸骸。”他沉静的表情中带着不可察觉的玩笑意味,这一辈子一直端着太子、皇帝的架子,面对的不是年长的臣子,就是谨小慎微的侍从,如今见了年龄相仿的晏子钦,竟有些朋友的意味。
晏子钦道:“内人专擅此事,臣亦自愧不如。”
明姝哭笑不得道:“谢陛下,陛下谬赞了。”
皇帝摇摇头,从盆中夹起一块灰白的炭屑,簌簌成灰,落回明灭的火光中,“这不是谬赞,这世上的女子,有才的也不少,不过是会刺绣栩栩如生的花鸟,能作诗吟唱,或是善于文墨淡青,却极少有你这样的人,所谓不让须眉,应当如是,今日得见,也让朕长了见识,才知朕的天壤之内,竟有如此奇事。”
明姝被夸奖了,尤其是被皇帝夸奖,这让她一时热血沸腾,当即想握着他的手,把她大学时的同班女生一一介绍给这位年轻俊俏的皇帝,个个都是“女中豪杰”,让他瞠目结舌,不过这些都是想想而已,时代不同,世人对女子的认知也不同。到了她长大的年代,女人进入职场已是家常便饭,若是放到宋朝,可能会成为人人侧目的社会热点,被那些守旧的御史言官弹劾。
弹劾?她抛头露面、进出官府的事不会被弹劾吧!
想到这里,饶是承明殿中温暖如春,她背上还是出了一层冷汗。
皇帝似乎看出她的顾虑,笑道:“晏卿家少不了你这个左膀右臂,就像朕少不了晏卿家,朕特许你随行查案,百无禁忌,不需计较悠悠之口 那些言官们最喜欢多管闲事,却还非扯上‘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之类的道理。”
末了,小声道:“最后一句可不许对外人讲。”
望着他小心翼翼出言嘱咐的样子,真不像个“正版”皇帝,明姝忍不住笑了,继而,皇帝也笑了,晏子钦忍了很久,勉为其难地扯出一丝笑意,惹得皇帝更是开怀大笑,指着晏子钦一本正经的面孔道:“幸好没让晏卿家做言官,一本正经,不苟言笑,你做了言官……是朕自讨苦吃。”
站在门外的宦官们举着浮尘,望着丹墀下的白雪,不经意地回头瞥了一眼承明殿内,个个心里感叹,已经很久没见过官家如此开怀了。
皇帝虽年轻,可是在深宫中长大,从小就有成人风度,只因他鲜少能见到父皇,母亲又是个个性强势的人,何况……
宫中常有传闻,说皇帝并非太后亲生,他的生母另有其人。这个说法已经流传了十多年,没人敢在皇帝面前提起,可是言语如风,无孔不入,早年间,皇帝就有所耳闻,虽然他依旧如侍奉生母般侍奉刘娥,从皇后到太后,丝毫不见怠慢,可是,他真的不会起疑心吗?
宦官抖了抖浮尘,原本柔软的白丝似乎被寒气吹得发硬。宫闱秘辛不是他们该关心的问题,个个屏气凝神,又是日色将尽,他们又平稳地活过一天。
正当此时,一个锦衣人贴着边沿跑上丹墀,腰间的牙牌乱摆,和他的步调一样慌乱。
定睛一看,原来是皇后宫中的郭公公。
见是他,众人松了口气。人人皆知,皇后郭氏并不受宠,反而是是尚充仪、杨美人更得圣眷。宫中尽是逢高踩低的人,任凭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不受宠,就少了一份巴结的必要。
“郭公公,什么事劳您过来?”承明殿门前当差的问道,语气颇有些不耐。
“官家可在?不好了,尚充仪闹到皇后娘娘的仁明殿里了!”
☆、第57章
郭公公的声音控制地恰到好处,既能让承明殿里的皇帝隐约听到,免得万一不被召见,皇后宫里的事便石沉大海;又不至于太大声,让人以为是故意惊动圣驾。在宫里生存,一言一行都是本事,不温不火才是诀窍。
可殿内的晏子钦和明姝就尴尬了,后宫争斗就是皇帝的私事,尤其是涉及皇后和宠妃,当着皇帝的面听见这“葡萄架倒”的,本质上就和扒开皇帝的亵衣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