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姻缘(一)

双生子出世的时候,纳兰家的家境尚且不算宽裕,用不起太多下人,只好由父母亲自抚养。后来明珠总结经验的时候就得意洋洋地认为,老大老二现在如此优秀,那都是因为老子亲手带大的缘故啊,于是坚持要自己抚养小儿子。

然而他忽略了两个客观现实:第一,他已经不是二十岁的纳兰明珠了;第二,成德身子不好自幼文静少语,书致有个成年人的芯子,不仅不会哭闹,反而帮着照顾哥哥,等于明珠夫妇养儿二十年,从来没有遭受过熊孩子的毒打。

而他们将满三岁的三儿子纳兰揆叙却是个完全正常的小孩,正常的聪明伶俐,也是正常的调皮捣蛋。

明珠把他养在正院里,等他到了能跑能跳的年纪,院子里那是花死了,鸟也飞了,锦鲤来来回回都换了三缸了,就连明珠偶尔从书房里拿回来的文件信函乃至要递给康熙的奏折,都没有逃过熊孩子的魔爪。

如今又添了一个两个月大的揆方,那更是魔幻双重奏,即便有奶娘帮忙,觉罗氏还是累得腰酸背疼。明珠也终于认输,隔着帘子对妻子说:“夫人,咱们买几个下人进来吧。”

书致开始越来越理解,为什么古人会把“齐家”和“治国”这两件体量完全不同的事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因为在这种实行人身依附制的社会里,家庭已经不仅仅是血缘的集合,更是生产单位。

古代每一个大家族,都是一个集团公司,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明珠就是纳兰集团的ceo,他和哥哥就是部门经理。啊,不对,应该他是部门经理。他哥是甩手掌柜、富贵闲人。

总之,这些年纳兰家外部的男性家丁数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比如说顾贞观进城来居住,随身只带了自己惯用的两个长随,成德另外给师父师母配了两个看门的门房,两个厨子和两个听差的人;还有叶朝采进京,医馆里面配的六个学徒,四个杂役,都是买来或者投奔来的青年男性家丁。还有掌柜、账房、工匠、田庄的庄头,也都有所增加。

但是相对的,内院伺候他们一家起居的人增长速度却很缓慢。

这却是书致有意控制的结果——外院是生产部门,庄头掌柜生产经济资源,大夫生产医疗资源,幕僚师爷生产政治资源,都是决定公司业绩的核心部门。

但是内宅伺候的人,却属于后勤部门,只能消耗资源,而不会有任何产出。

书致对此一直很警惕。他以前听专家讲《红楼梦》,其中贾府之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先祖得势之时一味摆阔,买了太多的仆人;等到后世子孙家业不济的时候,这些仆人裁又裁不掉,养又养不起,活生生把一个家族拖垮了。

后世,乾隆皇帝看《红楼梦》时,曾直白地说荣国府的兴衰乃是“明珠家事”。虽然是无稽之谈,但书致还是觉得要引以为戒,一直在规劝父母兄长,严格控制后勤部门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