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杨晔要上工没时间去卖枣,若是让阿喜去,他嘴舌不便,必定少不了委屈要受,他犯不着让少年去受这些苦。

“不用拿去卖。”

他准备等枣子晒干以后做枣糕。

阿喜听他说以后还有用,要把枣子风干储存着,也不多问,乖巧的把枣子装进之前晒豆子的大圆簸箕里平均铺开晾着。

“若是你闲暇时,可以去没有归属的枣树上多摘些枣子回来。”

“好。”

拾掇完枣子后,已经申时,九月份的天气不如先前热了,杨晔说要做好吃的给阿喜,在屋里转悠了一圈,也没什么合适的,若是现在上县城去买未免也太晚了些,最后他把目光停留在了之前地里收回来的豆子上。

阿喜进屋瞧他薅着豆子,问道:“要、要把豆子拿去卖了吗?大嫂娘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一、一般那边会来人收。”

大纪朝里做豆腐生意的人不少,可以说是普及范围广泛,民众们追捧和喜爱这味美营养的小方块儿,豆腐的制作工艺又繁琐,因此价格并不亲民,两块豆腐就要卖五文钱。

杨晔知道吴永兰娘家是做豆腐生意的,但是吴家子女多,吴永兰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夹在中间的子女并不多起眼,再者当时吴永兰要嫁到杨家,吴家是不满意的,由此两家人的联系并不紧密,除了每年来收豆子之外,平日里几乎没怎么联络过。

“不卖,留着做好吃的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