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哲远是木器厂的退休职工,解放前家里也是做木器生意,虽然不是木匠,但是懂木料、木工。
解放前成交量最大的木器之一就是寿材,有钱人家用金丝楠木也不稀奇。
现在国家先是提倡,接下来强制推行移风易俗,这几年根本没有木匠做棺材。
黄哲远一辈子都跟木头、木器打交道,当然练出眼力。
他还特意帮着看了看黄瀚家那张“三滴水雕花大床”和几件家俬。
看过后,黄哲远千叮铃万嘱咐,要老三夫妻俩用仔细了,这些家俬都是宝贝,一定要留着传子传孙。
第二百六十八章:厂房
老房子建起来慢,拆起来容易。
那是因为完全不用水泥,用的是石灰和黄泥,轻轻地一敲一块完整的小楼转就拿下来了。
有可能是因为那时三水县根本没水泥这种高级货,因此拆下的小楼转都能够派上用场。
拆房子用不着大工,夏家班子来了三十几个小工,一大半都是妇女老人。
别小看他们,这些成天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干活儿有长劲,连黄道武都比不上。
他们用了四天时间不仅仅把房子拆了,材料堆放齐整了,还挖好了基础。
第五天撤下一半小工,上来八个瓦工,砌墙的瓦工基本上是一个大师傅配两个小工帮着运砖头、拎水泥砂浆。
建筑工们大多数是本庄人或者是亲戚关系,一起干活儿时没有人好意思偷奸耍滑。
这小小的工程进度很快,两三天时间墙体的高度就超过了黄瀚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