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九炼归仙[校对版] 博耀 1265 字 2022-11-06

分析这十六个人,孙豪发现,登上杀蒲团的修士之中,也有两人被淘汰,其中青云门的程曙光就在被淘汰之列。显然,两个光门相比,带“悟”字的光门淘汰率会稍低,不过,也并不保险,一旦没有通过杀魔宫的相关考验,就算登上过杀道蒲团,一样也有被淘汰的危险。

因为上一关刚刚好淘汰了两个身登“悟”字的修士,这样一来,这里的杀道蒲团就很好分配了,孙豪等没有被淘汰的“悟”字修士,自然再度登上了杀道蒲团,开始悟道。

又因为两个光门都有机会进入下一关,杀道蒲团的重要性就降低了许多,其他修士虽然心存不满,但是也勉强接受了这个现实。

登上这个悟道蒲团,孙豪的心头,自然浮现出了刚刚审判的这个案件的领悟。

杀?还是不杀?

最终,孙豪虽然没有做出选择,但实际结果却是:“不得不杀”。

那么,为何如此呢?

大夏乃是人族第一个一统的帝国,立国之后,立有“禹刑”,“夏刑大辟二百,膑刑三百,宫刑五百,劓刑各千……”,律法,乃是约束修士及常人而设,如今的宗门,发展千万年,也大多沿用了古刑法的一些规定,比如不准同门相残之类的规定,都是从大夏律令之中演变而来。

律令之所以设立,在于规范修士或者是凡人的行为,保护整个人族的社会秩序。

四位修士之所以会死,之所以被斩,无他,死于礼法之下。

礼法,乃是大夏立国之根本,其严肃性,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如果此四名修士不斩,礼法威严何在?如果此四名修士不斩,必然引发情与礼法之间的有一场巨大争论,人族是以情治国,还是应该以礼法治国,这是一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

历史的实践告诉孙豪,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族要想繁荣昌盛,就必须维护礼法的严肃性于权威性。

是故,孙豪才有弃权而实际是斩杀四人的决断。

此四名修士,杀之于法!为礼法而亡。不礼之人,杀!

孙豪明悟:杀之,也是大仁大义也!

明悟之后,孙豪通过“悟”字光门进入第三个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