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集体主义

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军属的田地不会因为缺少劳动力而减产或者撂荒。

原因很简单,根据地的农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身后是农场这个集体,是几百人抱团。

照顾军属、烈属给予优待是每一个基层镇抚官的工作之一。

可以优先安排好工作,但是不能违背同工同酬的公平原则,根据地有专款补贴军属、烈属。

农民还有一个通病,忙的时候累死了劳动力都不够,闲暇时又无所事事。

这个问题在只种一熟粮食土地半年闲的北方更加突出。

要解决这个问题靠一家一户,靠一两个村子是不可能的。

唯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开办工厂创造就业机会。

根据地已经走向了良性循环,因为基建投入很大,所以需要大量水泥和钢铁。

所以需要大量煤炭、铁矿石、石灰石……

采取集体主义的农场模式后,农场的镇抚官可以组织青壮年在农闲季节就近去煤矿、采石场、建筑工地打工。

可以接做军服、军鞋、棉被、纺毛线、织毛毡、打毛衣的活儿交给妇女们做。

农忙时,农场镇抚官负责联系厂矿的生产工人参与春耕、秋收。

但是有一条很重要,无论是农民务工,还是工人助农,都是义务,但都不是免费的,都必须按劳取酬。

这是啥意思呢?

根据地一样的以农为本,粮食的生产排在第一位。

农忙之时所有人都必须参与其中,这是义务,不可以推托,但是不白干,收益方必须给不低于平均工资的工钱。

农闲时农场镇抚官组织青壮年打工,农民也不能以粮食够吃了,不想多赚钱为理由偷懒。

因为根据地奖勤罚懒,不许任何人懒惰,粮食够吃仅仅是最低标准,还得鼓励所有人为了过得更好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