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培育树苗,郑颂贤又是想方设法省银子。要是放在以前的知府们身上,肯定是全部包出去了 。然后在找商人的过程中,自己还能捞一笔。谁还会自己培育树苗啊,直接买吧,不光省心,大伙儿都能得些好处。

镐京的商人们遇到郑知府这个死老抠,就没从衙门里挣到一文钱 。郑大人不光没有把培育树苗的事情包出去,大部分的活儿都是衙门里的人做的 。

自从郑大人来了,衙门里的所有人发现自己原来都这么有本事,什么活儿都能干 。培育树苗嘛,外头找个懂行的匠人指导,其余的事情都是衙役们做的 。

用郑颂贤的话说,衙役们整日吃饱了,也没太多事情干,为防止他们骚扰百姓,多给他们些活儿干吧 。

但他也不让大家白干,事先说好了,每个人都分了任务,需要培育多少棵树苗,如果完成了一定量的任务,除了俸禄照常拿,还有奖励。

这下子大家的积极性就高了,所有人都摩拳擦掌主动报名。

这种钱过了知府大人的明路,总比以前自己偷偷摸摸问外头小商贩们收几个保护费强多了 。

精力过旺的衙役们被郑颂贤使唤的团团转,书吏们也闲不下来 。

开边境贸易除了找路线,还要制定许多规章制度 。五皇子带来的人手有限,许多杂事,都是镐京府衙在协助完成 。

郑颂贤很懂得收拢人心,五皇子开边境贸易,皇帝是给了钱的 。既然镐京府衙里的人被征用,他自然要给大家争一些好处 。比如每天中午管饭,一天给个十几文钱补贴,遇到过节发些米面油和肉 。

府衙里的人俸禄并不是特别高,很多人家里只能勉强混个温饱,所以才有人想方设法占老百姓便宜 。

郑颂贤的原则是,老百姓的便宜不许占,但明面上他会想办法帮大家把日子过好一些 。

别小看一天十文八文钱,早上在外面吃一碗上等的羊肉泡馍,里面的羊肉装了半碗,也就五文钱 。衙役们很看重这些小钱,省去了他们自己费精神去骚扰百姓 。

五皇子自然也不能白使唤人,来安抚所干活,每天中午都管饭,三五天有顿肉,豆腐天天有,另外还有几文钱外派补贴 。顿时,除了镐京府衙里的书吏衙役们喜欢被借来干活,连边巡抚那边的一些小啰啰们也时常想来帮着干活 。

话转回来,第一批树苗已经培育好了 ,都是些耐寒的树苗。

树苗培育好了,剩下的就是栽树了 。

栽树容易,要让树苗存活可不容易 。郑颂贤拉着馆同知商议了两天,制订了种树苗的计划 。

郑颂贤第一次征民夫 。

从镐京城外出发,凡是沟渠涉及到的地方,由各村庄自行栽种树苗 。府衙给大家发放树苗,各村里长配合衙役征集民夫栽树 。

等树栽完了,也由各村庄看护,若是因为看护不得力导致树苗死了,里长自行找人补种 。

凡是发现有人把树苗私自扯回家,取消其十年内从官府获得任何救济的资格,剥夺宗族子弟科考资格和任何免税资格 ,且夏季干旱时,此人家里若是有田地,放水时排在最后面。

这个处罚比较重了,要知道自从郑大人来了后,十分注重抚恤救济,一到干旱和雪灾,谁都不知道自己家里能不能扛得住,郑大人的救济很多时候真的能救命。最重要的是,夏季往田里放水,那可是庄稼的命根子,要是每次都排在最后,那真要哭死了 。

郑大人忽然放大招,各县的县令们顿时都紧张了起来。别看年轻的郑大人平日里和风细雨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郑大人可不是面团捏的 。挖沟渠费了郑大人多少心血,要是谁拖后腿,年底考评就别想有个好了 。

郑颂贤把栽树苗的章程制定好了,又开始督促各县准备春耕种 。

就在他忙忙碌碌的时候,吏部忽然发来两道公文 。

第一道是给郑颂贤的,皇帝亲自下令,着镐京知府郑颂贤连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郑怀瑜现在得陛下看中,是陛下振兴西北计划中的重要人物 。虽然品级低,权利却不小。

往年的知府谁敢绕过巡抚大人直接给陛下上奏折啊,郑怀瑜就敢 。人家都是巡抚大人给知府表功,到他这里正好反了 。他经常上折子,帮着边巡抚说好话 。

边巡抚的任期去年就满了,被陛下命令连任,他只能继续趴在这里 。至于韩总督,他是西北军的首领,多少年都没动过了 。

好在边巡抚以前虽然油条,至少没给郑颂贤捣蛋过 。且因为郑颂贤后台硬,边巡抚从来没收过他一文钱的礼 。这几年间,郑颂贤遇到什么难处,他偶尔也会施以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