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听就明白他这是晓得了。
何氏笑眯眯的,“我还好,官人总算回来了,卉姐儿天天要爹呢。”
郑颂德扶着她的手,“那快进去坐着说吧。”
他这几个月天天见他弟弟这样搀扶郡主,不知不觉就学到了,郑太太和唐氏瞟了他一眼,笑着没说话。
等到屋里坐下后,郑太太问,“你叔叔婶子身体怎么样?”
郑颂德回道,“叔叔婶子身体都好,说是十分惦记家里人,让爹娘保重身体。”
郑太太叹了口气,“我两年没见到你婶子了。”
郑颂德见她神色不快,连忙道,“娘,我这里还有个好消息呢。三弟妹二月十七亥时,生了个六斤一两的大胖小子。”
果然,郑太太神色顿时欢喜起来,“果真?那可真是太好了。她们娘儿两个怎么样?”
郑颂德仔细回道,“儿子走的时候,弟妹和孩子都好。郡主府里人多,弟妹陪嫁的婆子和宫里的嬷嬷把她们母子两个照顾的很好,娘只管放心。三弟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沛哥儿。”
郑太太有些遗憾,“旺哥儿出生我不在身边,如今沛哥儿落地,我又没看到。”
唐氏在一边道,“娘,骨肉至亲,就算您没看到,您永远也是孩子的亲祖母。”
郑太太又问,“你弟弟家里日子可还过的去?”
郑颂德道,“娘放心,弟妹很会过日子,家里又体面又不铺张浪费,现在她又把金缕阁开起来了,摊子铺的还不小呢,以前只是做丝线,现在连布匹一起做,我听说汪掌柜和京城里的大师傅一起研究出了一款新式布料,现在虽然金缕阁还没回本,但儿子觉得早晚能挣够一家子的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