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郎很是友善,仔细听完周寂年的要求,开始细细地给介绍道:“东街靠书铺街,虽贵些,但大都是读书人租住,只年租,六两四。”
民间有一个说法,‘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所以读书人都喜欢靠着书香气浓的地方租住,邻居都是读书人。再就是书籍昂贵,方便借书和读书。
“还有吗?”周寂年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上北胡同,出了巷子就是集市,半年租子是二两六。”
后面又问了几处,比较来比较去,还是上北胡同的合适一些,镇上出租的房屋格局大多相似,前是院子,后是宅子。
但凡建的花费了心思的,要么是自己住,要么只卖不租,防止租户出什么意外坏了宅子风水,怕卖不出去,或者低了价亏钱。
总的来说,一年的房租都得个五两银子。
出了店宅务,周寂年去买了粗海盐,置办齐全后,赶着去取桶牵牛。两人在镇上走了一天,回村的路上,谢宁坐在周寂年身侧,歪着头把人靠着,有些困乏。
周寂年以手背试了试人的额头温度,“可有发热?”
“没……有……”谢宁懒洋洋地开口,打了个哈欠说:“再卖十次鱼,咱们就够租子了。”
“你那虽是无本的买卖,但不长久,水潭洞的鱼是有数的。”周寂年放下心赶路。
“哦。”谢宁点了下头,脑子有些迷糊了。
见宁郎昏昏欲睡,周寂年也没再开口,搂紧了人赶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