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光亮跟顾明两人做惯了教师,他们看着这跟自己学生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居然能写出如此让人震惊的科幻小说,说不惊讶都是假的。

至于人大出版社的副总赵涵这会儿也开始沉思起来,应该怎么操作这本书才是最佳选择,现在就是要比谁能沉得住气。

虽然他是科幻文学的爱好者,但同时也是一名商人,商人就要把利益最大化。

李文渊跟他们几人都不大熟悉,所以也不能开口说点什么,只是感慨着说道:“是吧,当你们看到最前面那机器人三大法则有没有惊讶到,这最精髓的东西就摆在了开头,先声夺人。”

“其实我看到这三大法则的时候,下意识就开始寻找起这法则的漏洞来,难道它就没有缺陷吗?可我看到后面的时候,却发现这些缺陷正是文章的精髓所在,非常棒的想法,难得的好书。”童永烈看了赵涵一眼,“老赵,这本书质量还能入你的法眼吧?”

赵涵这时候就打起了太极,他知道这是难得一见的科幻佳作,但科幻文的出版整体市场并不好,很多时候印刷了卖不出去。

科幻读者是一个小众的读者群体,虽然近年来正在逐步壮大,但跟其余类型的小说比起来还是力有未逮。

“我们过去一年都没有出版过科幻小说,现在倒是要慎重一点。刘军你是专业的人士,你给个意见怎么样?”赵涵将话题抛给了刘军这位编辑,自己则是认真思索起来。

他们俩是多年的好友了,这样的眼色当然很明白,于是刘军开始思考着怎么压价起来,“老实说,这的确是一本很好看的科幻小说,我个人特别喜欢,如果在书店看到这个开头,那绝对会掏出钱包买回去。但是嘛,这里面稍微有一些缺点,首先就是人物设置,你写的都是虚构的美国人、美国家庭、美国机器人的未来,而我们是在中国。”

先夸奖一下,然后再指出问题来,刘军先礼后兵的做法运用自如。

“我没有去美国生活过,不知道他们那边的讲话习惯是什么样子的,但你这个用中文来写美国的机器人历史,就像是译文一般。但偏偏行文风格却又是本土化的,读者买不买账还不好说。再者你又是新人,所以我们的预期目标跟印数不会太多。”

李文渊心里暗道不妙,这些老油条还真是吃人不吐骨头,早知道今天会谈论出版的事情,自己就应该提前跟林翰说清楚里面的弯弯道道,免得被坑了。

现在已经坐到了餐桌上,要是他公然提出这些来的话,无疑会造成相当大的麻烦,所以心里开始着急起来。

这时候,童永烈则是不满的皱起眉头,“老刘老赵,你俩做人不地道啊。这本《我,机器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会成为科幻经典,具备长线销售的能力,你打这些官腔可不厚道。”

赵涵跟刘军也没有什么尴尬的意思,商场如战场,自然要保证出版社的利益,这里不是讲究情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