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盒和雾化器做得一点没毛病,材料是304医用级别的不锈钢,加工精度也够,零件之间组装起来还算比较顺滑,既不太松也不太紧。储油舱底部稍微有点漏油,不过没关系,这里可以加一道细胶圈密封,就啥也不漏了。
而且二千块钱并不是生产成本,要是大批量生产,价格会翻着跟斗的往下掉。那位加工厂的厂长也是个喜欢钓鱼的主儿,洪涛还特意请他吃了顿饭,席间聊的挺好。
他也和洪涛透了个实底,他们厂的主要订单都来自医疗口,专门做医用氧气瓶的减压阀,所以才会有加工精度不错的数控机床和各种尺寸的医用304不锈钢材料,洪涛这些零件就是用下脚料做的。
真要是大批量订做的话,他能给出的最低价格,包工包料一套也得四百多。还别以为人家看得上这点活儿,就算四百多这位厂长还不太乐意干呢。
因为洪涛是个人,又不能保证订单数量,人家还是乐意给大厂做配套,哪怕利润少点,但细水长流,干起来踏实。
洪涛这顿饭也没白请,这位厂长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要想保证精度又价格低,就去深圳找门路。那边有很多小厂的设备并不次,甚至比大厂更好,工人技术也没问题,都是做外贸订单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的经营策略灵活,会按照你的加工数量定价格,只要你钱给足了,不会嫌订单小。而且他们什么都做,说句不好听的,假如国家睁只眼闭只眼,你扛一枚导弹过去,他们也能给你原封不动的加工出来,价格只有这边的一半左右。
最终那位厂长还给了洪涛几张名片,都是深圳那边的同行,具体细节还得洪涛亲自去和对方商量。
这几个电话洪涛一个也没打,因为现在还不到投产的时候,光有烟具没用,没烟油总不能抽色拉油吧,也不能只有一种口味的烟油,怎么也得弄出十种八种的再说量产的问题。
另外这个产品也不能先在国内投产,就像那位厂长说的一样,国内的知识产权基本没有保护,自己的蒸汽烟只要有销路、利润不错,几天之后就得出来仿制品。
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价格战,什么时候把各家的利润都打到最低为止,大家都没有足够的钱投入后续研发,这个行业以后不是被外国人发扬光大就是直接黄了。
按照洪涛的计划,自己这种蒸汽烟刚开始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必须得披上一层正义的面纱,打着代烟的旗号高调在欧美发达国家上市,先赚欧元再赚美元,一两年之后小规模登陆日本赚日元。走完这么一圈,花几年时间把国外主要市场站稳,弄出一大堆贸易、法律壁垒之后,再说国内市场的事儿。
到时候就算国内有人仿制自己的产品,自己也有资本和他们打价格战。谁敢崛起就灭谁,你敢卖一块钱,我就敢卖五毛,再急了我还买一送一。反正我有欧美市场撑着,国内不赚钱也能活。就是要让国内大规模做假的厂家赔掉裤衩,看谁还敢染指。
小规模的造假咱不管,只要别影响我的品牌在国内发展就可以。还别提什么国货的问题,到时候咱也出口转内销,弄个合资品牌,一边举着正统的牌子,一边打着国货的旗帜,谁怕谁啊。
但不管是在国外发展还是在国内称霸,生产基地必须放在国内,这一点得向苹果、戴尔、耐克、阿迪这类欧美老牌资本家学习。
很多世界名牌的产品都是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里生产的,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产品根本就不在国内销售,得先去欧美主要市场把第一口肥肉赚够了,再返销回中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