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接洽和引领六国使团众人的是中大夫令齐,此人乃嫪毐一党。
姬丹随使臣们一同下了马车, 便看到一座高高的四方形建筑,正中间的匾额上写着“宾至如归”,正门的台阶旁种着一棵形状别致罕见的松树,好似一个人在作揖拜礼一般。
“诸位宾客可知这棵松树的来历?”令齐一脸得意洋洋,仿佛刻意在使臣们面前炫耀一般, “这青松乃吕相当年亲手栽种,因姿态别致, 形如迎客礼,故命名为‘迎客松’,这楼台自然也就叫做‘迎客楼’了……”
实际上大家一路颠簸,车马劳顿, 大部分人又饿又困, 巴不得早些用膳歇息,谁愿意站在这风口听他啰嗦个没完。
要说这中大夫令齐也着实不是个识趣的,众人面露疲态丝毫没看见亦或根本不在意,依旧在那儿自顾自地口若悬河, 介绍匾额上的字是先王于哪一年所题, 当中又发生过什么奇闻轶事。
站在姬丹身侧的青年是韩国来的一位质子,比姬丹来秦国还要早两年, 据说娶了个咸阳当地的富家女,生了个儿子。
对方牵着的小孩约莫三四岁,想来应该是他的孩子了。
奔波了将近一天,大人们尚且觉得疲惫不堪,更别提一个幼童。
只见那小孩拽着他爹的手掌,可怜巴巴地央求着:“父亲,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饭?我饿了……”
自己忍饥受累也就罢了,一听孩子嚷嚷着肚子饿,那还了得!
于是,韩国质子愤而指责仍在喋喋不休的秦国中大夫:“你这人是怎么回事?谁管你们的松树是谁栽的、字是谁写的!我们都赶了一天的路了,为何还不让我们休息?!”
韩国质子的话一出口,其余人等也跟着怨声载道,纷纷谴责秦人不讲礼数让大家饿着肚子站在门外,还有脸谈什么“宾至如归”……
令齐大概没想到自己此举会招至众人的不满甚至愤慨,也没有处理事情安抚宾客情绪的经验,当场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