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生做的。学生曾去过实验室,见到黄先生带着众位助教与讲师研究造纸机。听说,学院之所以第一项研究为造纸机,是因为太子曾道,想让天下百姓都能读得起书,认得了字。而百姓读书难除笔墨纸砚耗费巨大外,关于识字率低,学生觉得还有别的原因。”
胤礽神色闪烁:“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我国文字传承上千年,意义深远。每个字都有它背后的意思与故事。也因此造成了文字的艰深。
“学生对比过我国文字与外邦文字。我国文字为方块字,难读、难写、难学、而诸如日不落等国家文字形似蝌蚪,只需学会常用字母,那么对于这些字母组成的词汇,几乎可以做到,能看便能读,能读便能写。
“因此在文字的普及上,外邦文字比我国文字更容易。我国文字的局限性导致了它传播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学生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利用外邦文字的字母发音为我国文字注音。
“若能够把我国文字的常用字全都注好音。刊印发行注音版启蒙书籍,那么只需学会这些注音,便是稚龄孩童也能根据注音,自己完整完一本书,更可以对照注音来理解书中话语的意思。”
男子看了胤礽一眼,“学生觉得,如果太子想要最大程度的解决百姓识字问题,这是最好的办法。”
胤礽激动得浑身每个细胞都再疯狂呐喊,天才,这是天才啊!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
当年一力提倡开海,除了为国内的经济贸易与政治层面着想外,还有一点考量,便是汉语拼音。
若国内禁海,大家对外邦语言不了解,他要如何光明正大拿出汉语拼音?就算拿出来,国人又要如何接受?
所以汉语拼音的面世,必须要有一个前提环境。譬如海上贸易盛行,中外人员来往密切。国内出现大批洋人,或者与洋人做生意的商人。大环境熟悉并且习惯了洋人的存在,对洋人的语言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汉语拼音便可以顺势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