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境界提升:大儒

同时,周羽这一边也开始配合朝廷,开设了一些与农业、工业等等方面有关的课程。

以前的书生读书,唯一能够出人头地的途径就是科举考试。

但现在不一样了,就算不参加科举,只要在别的方面有过人的天赋,比如对术数、机械等方面感兴趣,那就可以专精这方面的知识。

到时候,也可以参与官府的考核,只要通过考核,一样有机会获得类似于科举功名的待遇。

对于天下百姓来说,这无疑于又多了一条改变命运的路。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开始见成效果了,各地的试验区纷纷传来捷报,粮食产量绝大多数翻番。

这样的结果,不仅更加坚定了乐正帝大面积推广的决心,同时也让不少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乖乖闭嘴。

这些大臣主要反对的理由是投入太大,劳民伤财。

可是他们就不想想,没有付出又哪来的回报?

大乾朝,终于步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期,粮食的大量增产,也令得人口持续攀升。

同时,工业、商业、军事方面也在节节推进,一派欣欣向荣。

而这个时候,周羽的名望已然达到一个巅峰。

在他的影响与带动之下,儒家气运大盛,名人奇士层出不穷。

百姓安居乐业,遍布天下的妖魔鬼怪也变得稀少起来,要么就是像婴宁这样的,与人类和谐共处。

等到乐正帝驾崩之时,大乾朝已经发展到一个前人不敢想像的高度。

人口比他当初刚登基时翻了三番不止,周边的小国岁岁来朝,根本不敢动一点小心思。

新帝又登基,第一件大事依然还是先召请周羽入宫。

没过几天便颁发了一道圣旨,册封周羽为安平王,兼护国国师。

这算是破了例了,毕竟一个王朝一般都是在立朝初期才会册封一些立下奇功的开国功臣为异姓王。

中途一般不会册封异姓王。

但是周羽对大乾朝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册封异姓王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这,也是乐正帝仿效父皇当年,有意给儿子留下的一个机会。

既然册封为王,相应的其它封赏自然也少不了,比如王府,另外三位夫人自然而然也晋升为王妃。

对于周羽,这也算得上是一件锦上添花之事。

不过,他可没有端什么王爷的架子,也没啥好端的,以他现在的声望与实力,压根不在乎这些俗世的虚名甚至是财富。

他在乎的是长生。

虽然目前没有一丝衰老的迹象,但是否能够长生,他现在心里也个底。

闲暇时,周羽依然还是时不时去书院给学生讲讲课。

而且,他还“发明”了一套注音方案并大力推广,之后不久,又与一众学生一起编纂了史上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该套字典收录了上万字,不仅有注音,而且还有字义的解释与用法。

如此一来,可就大大方便了一些刚入学不久的学生,也或是一些识字不多的百姓。

只要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并掌握了注音方案,有了字典之后便可以认识更多的字。

这套字典,最后由朝廷统一印发,要求所有的书院、私塾必须配备,要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注音方案,并在童生考试时予以考核。

这下,就算私塾不想备也得备了,不然收不到学生。

不觉间,又是十余年过去。

周羽的境界终于再一次提升,由大学生提升到大儒境界。

这境界以前倒是容易升,但越到后面越慢,比如这一次,足足几十年,经历了三朝皇帝。

不过,虽然时间长了一点,但各方面的提升无疑也是巨大的。

才艺且不说了,以周羽现在的水准,就算没有才艺的加成,自身的功底也足以傲视天下。

当然,才艺达到一定等级之后,所加持的可不仅仅只是才艺的水准,而是一种技能。

比如书法,只要他想,写出一幅字可以杀人于无形。

音律同样也是如此,可以让人听的如痴如醉,也可以让人陷入幻境,甚至是灰飞烟灭。

棋,可以抬手布出一个棋局达到阵法的效果。

当然,白敏儿、莫愁、婴宁的修为也一直都在提升。

白敏儿的修为已经超过了她的师父,莫愁也彻底脱胎换骨,身体温润如玉,与常人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婴宁的模样变化不大,依然还是像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一般。

只不过,修为却已经达到了金丹之境。

包括紫电貂在内,实力也增涨了一大截,速度依然还是它最大的优势,就算周羽现在升级到大儒境界,依然还是追不上这小家伙。

不过有个问题却颇有点让周羽困惑。

在他升级境界之后,实力提升了,却反倒没有了以前那种随心所欲的感觉。

就好像,天地间隐隐有一种力量在约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