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每一间宿舍门上都贴好了春联。
这年代,总体上来说,大家都比较淳朴,所以年味儿也浓。
所有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虽说在遥远的他乡过年,但这么多人凑到一块儿也不觉得孤单。
如果过年只有一个人,那就不一样了,过年没人陪,过得日子也不好,只会感到无尽的孤单悲凉。
此时,乡下的赵家也开始忙活起来。
今年没有赵秀兰在,赵卫国觉得家里少了个人,气氛冷清了许多。
以前一直在一起,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才发觉自己是多么在乎闺女,此刻对赵秀兰是越发的思念。
要是赵秀兰能回来过年,家里肯定热闹多了。
马玉梅看出来赵卫国想赵秀兰了,便安慰了一句,“卫国,你也别想秀兰丫头了,人家得陪江城。
回头秀兰丫头嫁入江家了,年年都不能回家过年,得在婆家过年。
咱们得放宽心,慢慢习惯才行。
现在咱家人也不少,你看不还有秀珠吗?这丫头还能陪咱们好久呢,还有秀芬,更得陪咱们十几二十年呢。
等回头我努力努力,再给你生个儿子,等咱们有了儿子,长大了娶媳妇儿,家里人口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热闹了。”
马玉梅这么一安慰,赵卫国的心情好了些。
确实,赵秀兰总归得嫁人,即便今年回来过年了,明年结婚了就去了婆家,还是回不来。
其实乡下人,重年轻女也是有理由的。
这个年代,主要靠务农,家里的男人多,劳力多,拿到的工分多,才能多分一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