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读书

百鬼判官 泣秋 1271 字 2022-10-30

他决定去买书。

于是何应文,日夜砍柴,钓鱼,有时间还回去采上一把野蘑菇,把这些物件拿到缘河镇上去卖,换了钱之后去买书。

这些赚不了多少,何应文一个月才可能买上一本书,但他看得如痴如醉,一本书往往都被翻烂了。

这点小小的雨滴当然滋润不了何应文心田里知识的大漠,他花钱到别人家去借书,自己在家里割竹子,做成竹简,用木枝沾着炭灰抄书。

要说那时候已经有了人造纸张,但何应文买不起,只能自己亲力亲为,既锻炼了体魄,又增长了学识。

他边抄边记,小孩子记忆力极好,把一本书抄完也就记得八九不离十。

起初他只看小说,后来涉猎范围渐渐广了起来,从历史到诗词,无所不阅,无所不读。

他已经从刚开始懵懵懂懂的只会对故事感到好奇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热爱文史如痴如醉的少年。

此时的何应文可谓是满腹经纶,从小独自生活和饱览群书也让他的性子变得坚韧,多了一份超出同龄人的成熟。

这位才子有一日到街上去叫卖,竟吸引了当时缘河镇最有名的世家家主,何大人。

不知是不是因为何应武先生避讳他父亲的名字,以下统称这位家主为何大人。

要知道,缘河镇在那会儿还是很发达的,位于南北交替之地,水路商业极其发达,坐拥着这交通枢纽一半以上的水船的何家家主,怎么会对一个卖着发蔫蘑菇和几根细柴火的小童产生兴趣。

原因是这何应文一肚子博学没地方使,叫卖的方式竟然都是以诗词的方式说出来的,并且信手拈来的诗句竟然格律工整,别有韵味,一般人还听不懂。

当然,这种做法在市场上是不受欢迎的,毕竟社会上还是没文化的人居多,很多人都听不懂你说什么,看你卖的东西还一般,生意自然惨淡。

何应文却不以为然,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高,对精神质量的要求可太高了,这么一叫卖,一是可以锻炼临场发挥,二是可以凸显出自己的才华。

事实上,他这种有些做作的行为也是歪打正着。

何大人是读过书的,并且读的还不少,平时酷爱诗词,和何应文算是同道中人,半个知己。

一听这位小童的诗赋,顿时被惊艳到了,再一看面相,好么,不过十五六岁。

何大人大喜,当即赏了五十两银子,并且把这位小兄弟请到自己府上,让他每天和自己对吟几句诗。

何应文倒没有拒绝,只是他说:“我去你府上可以,但是你得免费借书给我看。”

何大人捋着胡须哈哈大笑:“可以,当然可以!”

这位大人答应地这么爽快,不是因为他有多慷慨,而是他得了一种血疾,时日无多了。

在生命最后的光阴得一知己,也算是件快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