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杨毅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想联系华威集团,与华威集团商量借用那些船舶专家的事情,不过他拿起电话后又放了下来,国内的造船厂并不止江南造船厂一家,而且规模江南造船厂相仿的有好几家,而那些俄罗斯的船舶专家的数量有限,他实在没有把握能与华威集团达成借用那些专家协议的把握。

再者说了,即使他与华威集团达成了借用那些专家的协议,那么无法保证能得到其中最优秀的人才,而如果那些最优秀的人才被别的船厂抢去了的话,那么他在国内船厂的竞争中将毫无优势可言。

所以,杨毅把心一横,决定先下手为强,将那些专家抢来江南造船厂,然后再跟华威集团谈条件,反正华威集团也没有涉及造船业,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专家,对他们也没什么损失。

不得不说,杨毅的运气非常好,就在他下定抢人主意的时候,他托人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找到的关系给他传来了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业区造船界的37名核心专家将一同乘机前来中国。

这简直给了杨毅一个绝佳的下手机会,他准备将这37名专家整到手,于是铤而走险,联系了京城里的关系,让派出所的人将华威集团驻京城办事处在机场接机的人带走,进而让人冒充华威阿集团的人,顺利地接走了那37名专家,将他们带来了江南造船厂。

那37名专家以为江南造船厂是华威集团的企业,因此就留在了江南造船厂,很快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去。

苏联不愧是世界工业强国,在那37名专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制造技术面前,包括江南造船厂的总工在内,厂里所有的科技人员都被震撼了,清晰地认识到了他们与那些专家存在的巨大差距。

在那37名专家的帮助下,江南造船厂的很多难以前难以攻克的难题轻而易举地就被解决了,使得杨毅欣喜若狂,他可以肯定这37名专家能使得江南造船厂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大幅缩短与国际造船业的差距。

就在这个时候,牛保国查到了江南造船厂的头上,让杜锋前来要人。

杨毅既然清楚了这37名专家的价值,那么当然不想将到嘴的肥肉吐出来,他是一个专家都不想放走,可是又觉得不大可能,这37名专家是赵东升从俄罗斯找来的那些船舶制造专家中的佼佼者,华威集团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很显然不可能将他们都留在江南造船厂。

思来想去,杨毅觉得唯一能把这37名专家留下来的办法就是让京城里的领导发话,再怎么说华威集团旗下没有船企,而江南造船厂作为功勋船厂,是最适合接收那些专家的单位之一。

这样一来的话,杨毅不仅可以将那37名专家留了下来,而且还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

而要让京城的领导介入,那么这件事情必须要闹大,否则的话京城的领导没办法为江南造船厂说话,因为京城领导与华威集团和江南造船厂之间还隔着河东省省政府和船舶工业总公司,在河东省和船舶工业总公司没有发话前,京城领导不好插手这件事情。

所以,杨毅对杜锋和随后赶来的牛保国态度十分冷淡,他是打定了主意要把事情闹到京城去,故而当然不会理会赵东升了。

赵东升在江南造船厂大门口等了整整一天,直到下午下班后他才离开。

就在杨毅以为赵东升知难而退的时候,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赵东升像是上班一样,接连在江南造船厂的大门口守了两天,这令他非常钦佩赵东升的毅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