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

“李记者,你是哪家报社的,这些照片要发到哪里去。”正当赵东升指导着一名男生操纵相机的时候,中年女子走了过来,笑着将一瓶汽水递给了赵东升,赵东升自称姓李,她就喊他李记者。

“我是《海都晚报》的,准备做一个假期培训的专栏。”赵东升喝了一口汽水,笑着回答。

除了工作单位是赵东升信口胡诌的外,他并没有向中年女子撒谎,他确实要做一个专栏,只不过是关于白欣的,而不是所有学生。

“李记者,给学生们示范一下吧。”中年女子与赵东升闲聊了几句,得知赵东升也会拉小提琴后,热情地向他发出了邀请,态度显得有些殷切。

中年女子现在想跟赵东升打好关系,如果赵东升报道的时候能将她的照片也发到晚报上的话,那么对于她来说将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以后找她学琴的人肯定会更多。

赵东升是来看望白欣的,并不想掺和这件事情以免节外生枝,因此以演奏技术只是业余水平为由婉拒了中年女子。

“同学们,我们让这个记者叔叔给我们演奏一曲好不好?”不过中年女子并不想放过拉近与赵东升之间关系的机会,在她看来赵东升既然学过小提琴,那么技术一定要比教室里的这些学生强,于是就笑着向周围的学生们说道。

学生们闻言立刻鼓起掌来,其中也有白欣,忽闪着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赵东升。

事已至此,赵东升不想扫了大家的兴致,想了想后就答应了下来,反正一场演奏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小提琴,赵东升可谓非常熟悉,白欣在高中的时候就获得过好几项小提琴国际比赛的大奖,由于受到了白欣的影响,他也学习了小提琴,两人时常在一起合奏。

在白欣死后的那些年里,赵东升感到孤独的时候就用音乐来缅怀两人在一起的日子,因为他的智商高,所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远超普通人,故而演奏技术在经过了十来年的磨砺后早已经炉火纯青,在私人聚会上足以令那些邀请来表演的大师们称赞。

随后,在学生们的簇拥下,赵东升走进了教室,坐在了讲台上的椅子上,手里拎着中年女子的小提琴。

学生们回到各自的座位,兴致勃勃地望着赵东升,想知道他的演奏水平怎么样,现场一片沉寂,鸦雀无声。

“我要演奏《梁祝》,谁能与我搭档合奏?”在众人的注视下,赵东升先是调试了一下琴弦,对小提琴的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冲着台下的人微微一笑,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在了白欣的身上。

《梁祝》是白欣最为喜欢的曲子,他曾经与白欣合奏过很多次,更是独自在孤寂的黑夜中拉过无数遍。

“大家踊跃一点儿,这也是检验大家学习成果的一个机会。”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单单从赵东升专业的坐姿上,中年女子就已经知道赵东升并不是业余琴手,而是专业级的人物,她很好奇赵东升的水平如何,因此笑着向学生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