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收到的信封里的东西一模一样,是一些照片和一封信,内容是关于机械厂那条流水线的,这正是他们此来的目的。
信是用白纸复印的,上面的文字用专业的知识清清楚楚地表明,机械厂那条流水线出了故障的原因是机械的老化和磨损,而且还特意提到了那两个被安曼诬陷的流水线车间的工人。
为了使得那封信更有说服力,信封里的那些照片正是那条流水线损毁的部位,可以对信里的内容加以佐证。
伴随着信和照片的出现,那些原本睡眼惺忪的记者们立刻来了精神,一个个从床上蹦起来,兴冲冲地下楼打电话,将这些重要的消息发回各自的报社,有了这些证据,那么南方的那些报社就可以正式发布消息了,这绝对是一条可以登上头版的重大新闻,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还有警醒作用。
随后,那些记者蜂拥着赶向了市政府,希望市政府能就此事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毕竟这可是涉及两千多万的国有资产。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记者们,市政府的接待人员是焦头烂额,根本就没有办法回复他们,只能采取敷衍的手段往后拖延。
古连成在得知这件事情后是大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关键时刻会有人给那些记者送来那些东西,于是立刻让人对此事进行了调查,那名倒霉的送信女服务员被带到了警局进行了询问,可惜她什么也不知道,而和她一起换班的同事证明了这一点,那些信件是莫名其妙出现在大厅前台的,谁也不清楚它们是怎么到了那里的。
由于条件有限,除了沿海的一些城市外,国内城市的宾馆现在还没有安装监控系统的,黄州第一宾馆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那些信件的来源就成了一个谜。
就在第二天,南方的一些媒体在头版发表了黄州机械厂流水线事件的报道,怀疑黄州机械厂买到了翻新的二手货。
由于那些媒体的报道,使得黄州机械厂流水线事件很快就引起了国内其他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记者前往黄州进行采访,这使得黄州市非常被动,不得不抽调专人来应对那些记者。
一时间,黄州机械厂流水线事件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话题,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件事情更是打了武魁和白克明一个措手不及,使得两人根本就来不及做出任何的反应就处于了一个非常被动的位子,进而一举奠定了两人的最终命运。
谁都不会想到,这件事情会是忙着电器厂招聘的赵东升筹划的,而执行者是他最信赖的一个人――秦强。
赵东升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趁热打铁,趁着省里的调查组和那些南方记者在的时候让那条流水线是翻新二手货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既避免了国家的损失,又顺势推张海山上位。
他这么做也实属无奈,由于那条流水线涉及的金额过于庞大,不得不采取这种雷霆手段以引发外界的关注,以免被市里捂了盖子。
只要将这件事情捅出去,那么事情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