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想想看,孟谦手底下的大企业在未来有多少?

再扩大去想,兄弟会的组织成员里,涵盖了多少大集团、大财团?

利益,就足以让无数人奔它而来。

孟谦回到旧金山后,在考虑如何实施。这是他作为核心成员、领导者的工作,也是组织内受人尊敬的底气。

不光是他,泰格·斯通、史蒂夫·罗森斯坦都在这么做,因为从兄弟会通过决议后,扩大成了所有高层的事。

这不是强制的成员责任,但高层们想获得更多、更好的利益,他们会主动去做,甚至努力做得更好。

他考虑先从公司高层开始,吸收他们,或者干脆从兄弟会内部调人——这倒是能解决他产业能人缺乏的问题,要知道在兄弟会内,企业精英是永远不缺乏的。

事情还没展开,孟谦竟先把主意打到组织身上。

脸皮足够厚的他,还真的发了一封内部加密的邮件,希望能支持他的事业。点发送后,便把腿搭在桌子上,晃啊晃。

这不能怪他,实在是根基薄弱,只能先吸收组织的精英,用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再进行扩大,转到对外吸收。

孟谦享受到加入兄弟会来的首个惠利。

想完以后,他再在脑海里过滤目标,看看谁更合适?一道靓丽的身影闪现,王曼文?她是符合条件的,甚至她能够成为主要成员,就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不过自己跟她说,估计不会拒绝。

谈到社会上层人物,孟谦想到以前曾跟几位科技大亨谈过,谷歌、甲骨文的高层,他们并不是兄弟会的,如果也能吸收进来——凭着他和泰格联合的抗衰老项目,它也可能说是兄弟会的项目。

长生以及不老,谁不希望?

这名头是足够大的,若有他们参与,就算不会加入到核心,他们也是一种名人效应,很有广告效果。别人看到这些牛x的大亨都加入了,也会好奇,转而入坑,有潜力的被吸收,没潜力的当炮灰。

“聪明人。”孟谦给自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