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既然他们喜欢跳这个坑,你就挖好给他们跳。我们目前不是还缺少资金吗?第二轮融资准备!马儿要吃草才会跑得快。等这次大融资所得的资金,集团就可以用在欧洲的发展上。”

孟谦明白了,是他跳入正常经营的误区——富国动力首要的是快!吸收资金、快速成长,带着漂亮的成绩去上市圈钱,再利用资金去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赚钱的事情,交给股份和新公司。

第121章 杀招

事实就是这样,你想要赚得多,又想吃独食——那是不可能的。放开条件的合作,利益互相影响后,帮手们才会上心。欧美的车企,恰好抓住这个用来讨价还价的机会,商人的狡诈尽显。

但为了压住丰田的势头,让“计划”顺利发展下去,很值得。对手弱,也不能忽视,否则等它成气候,集团的损失更大。当然盟友耍滑头,也不代表孟谦要被动接招,泰格说的,挖坑等人跳。

史蒂夫·罗森斯坦提了几点:“我对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进行过预估,等第二轮大融资结束后,就可以利用富国能源的盈利来支撑后续发展,良性循环到公司上市为止。”

“而在第二轮融资里,尽量吸引更多的车企和对政治有影响的集团,人都有掌控心理,只有它们参与其中,才会对新能源产业更用心;至于集团的持股方式,最佳的点在60%左右。”

泰格这时问:“你有评估过,投资这么多工厂,车企们消耗得过来吗?”

孟谦也有这种疑问,北美、亚洲还有后面可能的欧洲工厂,恐怕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反倒是亏了自己。

“如果是之前的锂体系,我会认为特斯拉的北美工厂,完全是砸自己脚。”史蒂夫·罗森斯坦承认这点。

“但现在的技术很高超,我个人都觉得十分的酷。新能源的大门已经打开,车企们会甘于落后?绝对不!”

“甚至我可以说,因为特斯拉的成功,电动车的门栏比传统汽车低,技术爆发后,将会有更多的创新者,投入到该领域中。”

“这整块产业,缺少一个推动它的手,我们就是那只手!”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金融大亨,对新技术的前景十分看好。他动用了手底下的情报、评估资源,理智的说,新能源产业爆发还得等。但这个是可操作的,只要科技过关,剩下的重在人为。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他的预测。

车企最担心的是供应问题,就怕情况像苹果三星一样,苹果垄断了而三星等死,所以它们必须要拿一点股份,哪怕是1%,也意味着有了话语权、投票权,董事会里安排人,对未来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