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

除了敬佩导演的拍摄手法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于,该片语言的魅力。

这部成功的纪录片,语言的运用功不可没。以白描语言为主,不枝不蔓,清晰、明了、自然;复式连贯句的运用,既纵横捭阖,又曲径通幽。

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比喻、象征、联想、对比等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反映生活,时空跨度大、信息量多。

从解说词到人物对话,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没有‘满贯’的感觉,感情细腻,轻不着力,虚实结合,平中有变,呈现亲切柔和的色彩。解说、同期声、音乐,张弛有度,节奏舒缓,似徐徐清风,整体凸显出大气抒情的艺术风格。

同时,也给我们有益的启示:综合运用多种语言、艺术手法,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新的创作高度。”

第305章 感谢顾老师

“就像旁白里说的一样:‘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勤俭、坚韧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头,又上心头。’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它的优势与高度,直令人折服。真心希望国内所有人的纪录片作者,都能像是《舌尖上的中国》导演,编剧,旁白学习,推出更多这样精致的文化纪录片。”

顾小凡看着不由都傻了……妈妈的,《人民日报》对他评价这么高啊?还号召全国同行学习他啊……

正在有滋有味地看着这篇评论稿呢,就听到剧组外面传来吵闹的声响,动静还不小。

“让我们进去,我是来找顾小凡老师的!”

“我们剧组正在拍摄呢,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我们就说几句话就走,绝对不给你们添麻烦~”

在一阵推推搡搡之下,一对六十多岁夫妻挤进来,几个剧组的工作人员在那边拦着,也没有拦住他们他们,剧组的不少人都看了过来,还在念台词的演员们都纷纷放下手中的剧本稿,望向这边,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看着那一对穿着朴素的老年夫妻,与一群人拉拉扯扯地朝着顾小凡这边冲过来,刘施诗与高媛圆都马上过来了,一边一个拉住工作人员问:“怎么回事?”

那对老年夫妻一走进,大家都闻到一股酸臭味,都不自觉捂住了鼻子。

“他们非要闯进来,说是要见顾导!拦都拦不住。”几个工作人员拉拉扯扯地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