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首先就是让蒙阳这个名字走进大家视野,这次的红砖就是个好机会,如果顺利,还可以吸引一批商人来蒙阳采买谈生意。

其次,免费给那几户盖房子也是让他们做个广告。红砖价低,现在蒙阳百姓手里大多有点闲钱,只是不知道怎么花。有这几家的例子摆在眼前,一定会吸引其他一部分人修缮房子。到时候市场上流动资金多了,更能刺激消费。

说完众人就行动起来,温瑜叫来窑厂的负责人跟他说明情况,顶着他有些怀疑的眼神将技艺的要点大致说了一遍。其实也没改多少,只是参考现代工艺,再次对红砖的原料进行绞练、挤压、切割,使原料颗粒更加密集,水分更加均匀。

负责人毕恭毕敬的答道回去立刻就照做,温瑜觉得他大概是想歪了,以为官府在向他施压,也不解释,反正等成果出来再说也不迟。

作者有话要说:  1、关于房契

想让房契过户,必须得缴契税,这个规矩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到清朝末年,其中契税税率一直在变,明朝的时候大概在百分之五左右,再加上各种各样附加税,最多能占购房款的10%。也就是说,你花100万买了一套房,光过户可能就得花掉10万元……

为了省下这笔钱,古人买房往往并不过户,问题是过了户也不一定安全,古代政府没有电脑,档案管理异常混乱,极有可能把购房者留作备案的房契存根弄丢的。《名公书判清明集》里,房产纠纷俯拾皆是,史不绝书,把父母官搞得头大如斗。

2、关于红砖

红砖这个东西吧,颜色上是有忌讳,但只要你不是在皇城根底下用,大部分都不怎么管,考古就发现以前福建闽南等地大量使用红砖,主要还是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再加上我国古代青砖工艺实在太过逆天,这个东西就直到清朝晚期才发展起来。

晚上去看了大侦探皮卡丘,剧情没什么意思但整过程都被皮卡丘可达鸭萌得不要不要!小时候还一度认为皮卡丘是那种橡胶材质的,果然毛茸茸的更可爱啊!!!

第27章 县学

这厢红砖铸造还没有完成,那面县学又出了事。

今日一早就有衙役来找温瑜禀告,县学之中两派学子打了起来,一共伤了近十个人。而那些没受伤的也待在家中拒绝再来读书了,温瑜头大如斗。

明代县学最早规定设教谕一员、训导二员,皆纳入国家正式职官编制,享有俸禄。当然例如蒙阳这种下县教瑜肯定是没有的,只剩两位秀才出身的老训导给学子讲课和管理纪律。

县学校舍完全由各地官府主持兴建、维修。生员则于本地官员军民子弟中选考其端重俊秀者补充;其额,最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因都享受免费伙食待遇,故曰“廪生”;此后,随着求学者的日益增多,又令各学添设与其廪生等额的“增广”生员,正统后复增“附学”生员。

蒙阳本身地广人稀,读书风气不浓,离着成都府又近,但凡家里有些资产或者天赋高一些的学生,都选择去成都府求学。

剩下的都是些天资平平或者仗着家中有钱顽劣不堪的学子,这些人勉勉强强过了童子试,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打算,来县学纯属是消磨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