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说完平安一拔枪,马上身上半干的血迹还在闪着暗红诡异的光芒,一层新的鲜血立刻又喷了他一身。

梁泊雨的肺都要气炸了:杀了老子的人,你他妈还在那儿念诗?!

他抽出箭来瞄准了平安的脑袋就射,燕王不让伤平安的命令早被抛到了脑后。

但可气的是平安连看都没看,枪一挥,箭还没等到他的身边就被枪头磕落在地,随即他手腕一转,又穿一人。

梁泊雨绝望了:虽然没有一世英名,但也不能就这么死在这儿啊!

就在这个时候,朱能带着他的人来了。

可噩梦没有就此结束,燕王、梁泊雨、朱能刚杀出重围,冲回燕军阵营,李景隆就带领大军发起了总攻。

于是又是一阵血雨腥风,惨叫马嘶不绝于耳。

但燕王总归是燕王,最后关头他急中生智想出个办法。不顾众人阻拦,他一个人冲上了白沟河堤的最高处,还生怕别人看不见他似的不停地向远处挥舞着马鞭做出召唤人马的动作。

结果李景隆中计,下了撤兵的命令。燕王则赶紧跑回来趁机整顿人马,准备突围。

可李景隆是草包,平安不是,不仅不是,他还很了解燕王。所以他很快做出判断:燕王是在使诈。于是二话不说,他立刻又跟瞿能开始了第二次进攻。

瞿能是南军之中仅次于平安的猛将,他的人大呼着“灭燕”的口号率先冲进了燕军阵营。

看着被冲得七零八落的人,梁泊雨想:完了,看来除非发生奇迹,否则真的必死无疑了。

然而下一刻,奇迹真的发生了。

南军正奋力拼杀,燕军正垂死挣扎,忽然一阵大风由北向南刮了过去,并且还刮断了南军帅旗。

一阵骚乱过后,燕王带着朵颜三卫的人马趁机突出重围杀到了南军后侧。两军交战,军旗折断乃大凶之兆,此时南军军心已乱,再看见浑身是血的燕王和所向披靡的朵颜三卫,南军惊慌失措之余开始节节溃败。

燕王看了看风势,当机立断──火攻。

而此时瞿能和他的先锋部队已被燕军团团围住,待他发现自己被阻绝了退路,转头回望的时候,看见的竟是南军大营里的漫天火光。

至此,两军战势惊天逆转。

最后白沟河一战:瞿能战死,平安败走,李景隆再次南逃。就这样,十几万燕军在一阵莫名其妙的大风的帮助下打败了号称百万大军的六十万朝廷兵马。

可燕军虽然胜了,却也胜得惨烈无比。

战后,梁泊雨看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战场感慨万千。一瞬间心里有些后悔,后悔什么他说不清楚。只是脑海里出现了夏天看着他的模样。涌上心头的,竟是刻骨的思念。

不过燕王没让梁泊雨在思念之中沉浸得太久,他很快就下了令:所有人马即刻乘胜追击,务必活捉李景隆和平安。

随后燕军攻至德州,李景隆早已吓破了胆,干脆丢下所有辎重和人马,直接逃到了济南。燕军兵不血刃进入德州得到补给之后继续南下,又一路如履平地顺利攻占了沿途各县,直逼济南。后来因为铁铉和盛庸悉力坚守,燕军没能再将济南一举攻下。

李景隆大败的消息传到金陵,满朝震惊。黄子澄当即请死,并要求皇上下旨立斩李景隆。满朝文武亦纷纷要求处死李景隆,但考虑到他是皇亲,建文帝最后只是下旨召回,没有治他的罪。又因铁铉、盛庸守城有功,命铁铉为济南布政使,盛庸为大将军。

紧接着骄阳似火,炎炎夏日,燕军围攻济南,竟三个月不克。

期间燕军数次攻城。水攻,铁铉诈降,燕王险些被擒。炮轰,铁铉将太祖朱元璋的牌位挂到城楼之上,燕王只能下令停火。

梁泊雨终于明白了安明的话:朱允炆那边不止一个李景隆。

转眼到了十一月份,北平传来了平安围城的消息。燕王当即决定转攻有重兵驻守的沧州,引平安前来相救。

结果沧州被迅速攻克,燕军还顺便拿下了济宁、临清、东阿、东平。可一切似乎太顺利了,铁铉在济南守城,盛庸带出来的人马远远多于燕军,但他几乎没有跟燕王正面交锋,而是一路败退一直退到了东昌。

终于,在东昌附近的滑口,燕军受到了盛庸部下孙霖的反击。盛庸的目的很明显了,这一切都是他勘察了地形之后计划好的,他就是要把燕军引到东昌,要在这里与燕王决一死战。

孙霖不堪一击,逃回东昌。燕军首战告捷,军心大振。燕王下令:立刻向东昌发起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