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部《夜幕人》还是巨和传媒的年度大戏,这么不受重视的年度大戏,奇葩的很。
徐浩猜测,可能巨和传媒拍戏是个幌子,背地里拿这部戏,做一些金融上的文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公司不管片子怎么拍,只要拍了就行了。
业内很多片子都是这么情况。
中国每年要拍大约34万集电视剧送去广电审批,其中广电能通过的大约17万集,这17万集只有6000至8000集被电视台购买,其中黄金时段播出3000集左右。譬如2014年全年热播剧大概是7500集。
也就是说,能被大家在电视台看到的电视剧,是7500集,以一部电视剧30集来计算,每年被播出的电视剧大概有250部,但每年可能拍摄的电视剧,超过1000部,四分之一的概率能卖给电视台播出而已。
剩下的那些,结局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依然有大批的电视剧争相立项,每个月的广电公布过审剧本,都超过百部。这里面的内幕,细细挖掘的话,绝对是大有文章的。毕竟娱乐圈的利益牵扯可高可低,太多热钱想通过影视制作漂白了。
当然来,巨和传媒投资的《夜幕人》是不是这个情况,徐浩也只是猜测。
不管真的还是假的,这部戏都已经开始拍摄了。
至少在制片、导演、演员,全体剧组成员们眼中,这部剧是未来几个月时间里,大家为之奋斗的工作。圈外人可以不管艺术,随便投资一部戏用来做文章;圈内人,却始终是要靠艺术吃饭。
戏不拍好,就有可能砸饭碗。
戏拍好了,才能皆大欢喜。
“安心拍戏,我管它能不能播出呢,我也不是主演。”徐浩想得很开,自己还年轻,不能总奢望拍一部两部戏的配角,就忽然走红了。
那些一部戏两部戏就走红的明星,大多都是有庞大的公关团队,为他们出谋划策,找准时机推波助澜。这种明星是捧出来的,徐浩没这个好运气,被别人这样捧,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来。
未来的日子里,他会越来越优秀,演技越来越牛比。
累积了足够的行业资历,找到一部合适的剧本,同样能一飞冲天,就像是吴秀波,以前也是一直演反派,直到四十多岁了,接了《黎明之前》才忽然红了起来,随后又接到了《北京爱上西雅图》,一下子成为暖男大叔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