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大约三十一二岁,女性,白白净净,戴一副眼睛,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本职是横店大学的一名讲师。平时就会接一些补习课,赚点外快。
“你今天还带着小提琴呢?”进门之后,陶玉立刻发现徐浩背着小提琴。
“我忽然很想学小提琴,陶老师,你今晚就教我小提琴吧。”
“行。”
有老师指点,学习进步非常明显,一个晚上,徐浩基本上就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演奏技巧。
怎么握弓,怎么运弓,什么是连弓、分弓、顿弓、练顿弓、跳弓、波弓、击弓、碎弓等等。
什么是音阶、双音、换把、揉弦、泛音,左手如何拨弦,右手如何拨弦。
都是一些很平常的细节。
就是这些细节的组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小提琴曲。
“好了,今晚的两个小时已经到了,最后,老师给你演奏一曲小提琴吧,你帮我把窗户关一下,别吵到了邻居休息。”九点后,陶玉说。
徐浩爽快的把房间里的窗户,还有里屋的门都给关上。
陶玉便开始拉起来小提琴:“这是老师最喜欢的一首小提琴曲,《d大调卡农》,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最著名的作品。因为它的出色,卡农基本上就成为这首曲子的代名词了。”
乐声悠扬。
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带着款款的深情,甜蜜而宁静。
徐浩的音乐鉴赏水平,几乎等于零,但这并不妨碍他喜欢上这首《d大调卡农》,这首音乐简直美到了极致。
尤其是高潮的时候,音符之间互相追逐。
八个音阶组成的高潮,间隔数个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依次出现。交叠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一种绵延不断的感觉。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另一个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