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白五娘就只能将目光看向唤目所指的方向,那是冻雪消融,万物回春的东北。
或者说,高句丽。
而这一看过去,白五娘心头的恶意便彻底抑制不住,只是在心头想想蹂躏弱者时的场景,快意与渴望就按捺不住。
于是冰冷的怒容一转狞笑,其他九人也飞速会意,恶行恶相显露,他们心头的声音也在赞同,并催促着他们实行这个想法。
也不需白五娘发令,她动身先走,其他九人就跟在后头,带着一身渐渐干涸的鲜血,朝着远处走去。
李维的想法很简单。
反正看样子这些入邪之人被放出去后,必然会祸祸周围的活物。
那么比起汉人百姓,李维绝对还是让他们去祸祸其他国度的百姓来得好些。
虽说李维自己祸祸长安洛阳一点儿没少,但毕竟是自家人,不说照顾,但至少能留手的时候,还是留一手。
正好,李维也打算让各大门派的分布区域分散一些,这样起了什么争端要干架,也好有个缓冲,不至于上午起矛盾,下午就爆发灭门惨案。
所以这十人也能说是李维派去探路的,看看这棒子认的野爹高句丽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反正之后也是会被中原王朝吞并,就当是提前考察下当地民生了。
而说起考察民生
武当派众人也在太和山当地考察了一番。
最后得出结论,不是很适合过于密集的招收弟子。
倒不是说山民子弟不能习武修道,而是山民子弟想要出家修行的,已经被山中各地大小寺庙给招了个干净。
真要招收,落到武当派手头的,可能只是一些两三岁出头的娃娃,说话走路尚且不利索,就是带回孤山,也得养上十来年才是一名合格的武当弟子。
所以几日考察连带挑选招收,徐长卿还稍稍降低了标准,这才收到了一男两女三名少年人,最小的十岁,大的十三。
且这个收徒过程也让徐长卿几人颇有些哭笑不得。
寻常若是有某个道长收徒,要么是坐在自家道观之中,等着向道之人上门。
要么是外出云游,见到了顺眼的人,且其有对出家有向往之意,这时道士才会尝试着开口询问,或者稍稍引导对方开口拜师。
可不会像武当派这般直接主动上门询问。
若不是几人仪态端庄,佩剑玉饰道袍一样不少,不像是什么黑了心的人牙子,不然几人怕是要遭山民围住,难以脱身。
可这也是让徐长卿为难的地方,道观庙宇?
别说是这太和山了,便是在上界孤山,他们这一处新立的太和宫也只有一处山洞而已。
随缘收徒?
如今新宫才立,正是缺人的时候,随缘收徒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撑起一宫的规格?
他们在这太和山上也没个跟脚,总不能放出消息要收徒,却是在野地里迎接那些有意前来的人吧。
只能是上门考察询问,虽说也是权宜之计,但实在没啥办法。
至少徐长卿是想不到什么比这更正经的收徒方法了。
所以,这也能宣告武当派第一次开门收徒,差点就以失败告终。
也是还好,上界孤山之中还有十来个孩童保底,不然就这收来的三名弟子,数量还没有未来将要教导他们的师父来得多
且就算把两拨弟子加在一起,也远远不够。
但一经此次碰壁之后,徐长卿已经不想着继续留在太和山周边招收弟子了。
还是先将上界与此界的驻地修建起来才是正理,到时有门面衬托,收徒也简单些。
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收个弟子还得顺道把武当派的门面给丢了
而在武当派四人领着三名弟子以及孤山村三人要回到上界之时,药尘正在努力思索自己该如何撑起空桑派在启界的门面。
前往其他世界开山门?
这对其他门派来说倒是不算稀奇,可对空桑派来说,可就是极度稀奇的事情了。
不问世事可不是开玩笑的,在药尘的记忆之中,空桑派就连开门收徒的次数,也比其他门派要少很多。
对于上界名义上归空桑管辖的区域,更是一副懒得管,却又不得不管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