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奏报让赵曦也一时转不过弯来。
如今,国朝的南征军已经将大理的东北大部连成一片。从矿城向东部进发的高氏队伍,已经被两面夹击。
按说,这时候段氏应该是站出来,借国朝的队伍,把大理境内支持自己的力量拉起来,配合国朝南征军开始反击高氏。
这时候要求进入国朝境内,还是要直接到汴梁。难不成看明白朝廷的意图了?还是说已经无意管大理的乱象?
“诸位相公如何看待此事?”
说真的,这情况就是赵曦也没料到。
“官家,大理王位,从开始就是一种共主的形式。之所以段氏称王,只不过是大理各部落认同段氏而已,从本质上,段氏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王位权威。”
“大理段氏称王百年,王位的几次更迭,更是受高氏杨氏的制约,甚至到了皇令难出皇城的境地。”
“多年来,段氏执政,并没有照顾到当初支持段氏即位的部落,甚至连段氏本来的领地,也逐渐式微。”
“这样的结果,让段氏对于大理的掌控越来越弱。如今,段氏留在大理,不忍看国朝大军对大理的碾压,又很难说服大理各部落对国朝臣服。”
“如其这样,倒是逃避到国朝最恰当。无论最终是国朝直接占据大理,还是最终需要段氏这个牌位,尽早来朝廷交涉,或许是他最恰当的做法。”
明白了,富弼这样一分析,赵曦就彻底明白了。
这确实是最聪明的选择。
段氏王室未灭,国朝出兵有一定的借口是平息藩属国内乱。
只要国朝还承认段氏大理王的一天,那段氏这个名头就有一天的作用。
在大理如今战乱的状况下,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若有必要,让整个大理段氏王室消失也不是不可能。
别说是临战的将帅,就是赵曦也不是没有过这念头。
若不是因为大理那地方势力太复杂,要不要段氏,还真无所谓。
如今,大军入境,目标是让大理无军,也就是说,大军这次征战,不会考虑大理各部落的立场,只考虑不得有军伍这个结果。
还真说不定那天就让大理段氏王室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