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贪婪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是富弼想到能减轻黑锅重量的最好办法……替换新粮,这也是事实。

价格嘛,实行议价粜粮。也就是说,价格随行就市,这个随行就市并不是说跟市面粮价一样,鉴于常平仓粮食的品质,价格是要低于市价的。

这个诏令,是发往有旱情的三地的,京畿道,京兆府,河北道,全部敞开常平仓粜粮。

“这就要来了吗?”

韩琦让儿子专门去方城山驿站待了一个月,就是为搞清楚轨道的运量……

唉,早知道自己也掺和轨道来着……也罢,这只是第一条,河北道的轨道,自家总是能掺和的。

只要了解了轨道的运力,任谁都看得出,这得有多大的商机。

这就相当于又一条汴河,还是具有专属权的汴河。

国朝商贸如何,做过相公的他很清楚,南北货物交易,整个汴河的往来船只……

他已经不考虑粮食了,粮荒没了,灾民没了,而那些贪婪的家户,将被太子殿下再一次打屁股了,很疼的。

州府郡县的主官,仿佛忧国忧民般的来跟他牢骚,韩琦看着闹心……没本事压抑住兴高采烈的内心,就别来我这唱戏!

一句话,遵朝廷诏令行事,不得延误,否则他韩琦不介意做第二个吴奎,朝廷的杀无赦并未取消。

每斗八十文!这是常平仓议价放粮的价格,相比于市价又涨到每斗百五十文的粮价,就是有些沙土,也能说得过去。

“二郎,去买吗?”

“不去了,没那个余钱!我家三儿去看了,常平仓有告示的,下月照例五十文,朝廷放新粮。”

“可我听那些商户说,汴梁根本没新粮。”

“怎么没新粮?二叔在码头做事,见天见运粮船上岸……”

汴梁城的犄角旮旯都上演着这样的对话,纠结和犹豫这时候是最多的。

“三爷爷,听说那些商户都去常平仓买粮了,大队大队的马车。这是要把咱们的粮食买走呀!”

“二娃子,别乱喊!买走什么?朝廷不是说有新粮吗?他们买走旧粮,咱们下个月就可以乃新粮了。”

问题是到底有没有新粮,谁也不清楚。

“三爷爷,汴梁有新粮吗?”

“有吧,官家不会不管子民的,那些相公们也不会不管子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