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页

“教育质量很差?差在那里?您和我聊聊,我对不知道的东西很好奇。”洪涛的好奇心又上来了。

那大爷倒是不嫌烦,就把他知道的新西兰中小学教育的详细方式给洪涛讲了讲。不说不知道,当洪涛听完之后,只和那大爷说了一句话:我以后要是有孩子,必须送新西兰上中小学去!

怎么说呢,新西兰的中小学教育体系和思路与中国完全不同,相差得很远,而且不光是学制上的差异,主要是理念不同。他们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首先就是六年制的小学教育,每个当地孩子,从五岁起就必须上小学,只能在本区选择学校,那怎么来判断学校的优劣呢?政府帮你来做这个事情。

他们有一个叫做评审办公室的机构,专门对全国所有的公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公布在报纸上,并且存档,学生家长们随时可以去这个机构查询。这个评估的办法也很有意思,除了像入学人数、种族比例、学校的优势和劣势等基本项目之外,还有一个1-10的评分。

这个评分并不是代表这所学校的好坏,而是代表这所学校附近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越高,评分越高。而新西兰的这些教育机构,虽然有政府拨款,但是数额并不够开销,那怎么办呢?就需要周围的居民来捐款了,附近居民越富有,那捐款肯定就越多,而这所学校的教学条件肯定也就越好。

可是在这个评估报告里,没有一句话会提到一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西兰的小学根本就不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换句话来说,他们那里的小学根本没课本、也没什么数理化各种学科,基本上只有一项教学任务,就是由老师给学生讲故事玩。讲什么都成,然后每周一给学生留一个小作业,到周五再交作业,通常就是让学生们写个读后感或者作文什么的,或者让你写一份演讲稿,大家轮着上台演讲。

为社么会这样呢?这不是全输在起跑线上了吗?可是新西兰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人长大之后的性格,基本取决于他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而小学教育,就是要给这些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自己确定自己的性格,然后为青年时代、成年之后打下基础,由此看来,新西兰人是百分百的性格决定命运论者。

当然了,洪涛也非常支持这种教育方式,一个人性格不健康,越有才华就对社会的破坏力越大,后世里中国那些小皇帝、家庭小霸王,不管学到博士还是博士后,都是性格缺陷的玩意,对国家、民族没什么用处,他们只喜欢他们自己。

这六年小学教育基本算是免费,每年只有几十块钱的象征性赞助费,而且你可以选择分期付款或者干脆不交,学校也不会多说你一句,老师更不会对你的孩子冷嘲热讽。因为老师根本不会知道谁交了谁没交,校方的管理人员也不会暗示老师去帮他们收费,这是严格禁止的。具体为什么,估计不用解释,大家都能想明白。

小学从每年的二月份开始,每两个月放两周假期,到圣诞节时放两个月暑假,这一年四个学期就结束了。混完六年之后,孩子基本就到了十一岁了,好吧,你该上初中了,这里要注意,小学没有考试,只有一个对你阅读和理解水平的评估,分好多个级别,一个班里可能有a级的学生,也可能有u级的学生,参差不齐,这和升学无关,更和择校无关,因为初中也和小学一样,就近入学。

第401章 被人算计了

新西兰的初中只有两年,这时候,依旧是免费的义务教育,不过和小学不同的是,初中开始有基础课程了,但是所占比重依旧不多,大概分成三大类。学术课程(英文、数学、科学)、生活技能课(手工、木工、电工、烹饪、缝纫、园艺)、艺术课(音乐、舞蹈、绘画)。

如果说新西兰人的小学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性格,那他们的初中就是在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顺便学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说这里的初一还在教乘除法,就算到了初二,也只不过是多项式和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看到这里,我们就该明白,如果我们的中学生去参加什么国际数学大赛之类的比赛获得了好名次,千万别太高兴,因为很多国家的学校都没开始教授这些课程呢。

初中的时候,有考试也有作业了,每天的作业规定不能超过半小时,而考试成绩,老师是不会告诉你的,更不会告诉你的家长,谁问也没用。不过老师会对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家长提出建议,让她们留意自己孩子的这些长处,尽量为孩子提供便利条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太差的孩子,老师一句话也不会说。

好了,你又可以安安稳稳的混过两年初中了,这时,你就要上四年或者五年高中。但是这时你会发现,和小学、初中那种大家一起混的时光相比,你马上就要面临苦难了。新西兰的高中不再能自由选择,每座高中都有一个固定的学区,原则上只接收这个学区的孩子,不过你要是有兄弟姐妹在某所高中就读,那你也百分百可以入学,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学生家长来接送自己的家的孩子。

高中才是新西兰学生真正开始学习的地方,而且高中也开始分好坏了,贫民窟里的高中,问题学生就很多,打架、吸读很普遍,富裕街区的高中就好得多,不过你得住在那里才成,招生过程全透明,很难走关系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