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搭理自己了,洪涛也有的干,拉尔夫这两个大箱子就够他忙活半天的。别看拉尔夫长得不咋地,他买东西的品位还真不错,而且一看就不是胡乱凑合的,肯定是动了脑子,至少是站在他的角度上,帮洪涛考虑过该采购些什么东西,并不是完全按照洪涛所说的去简单照方抓药。
那个大号的旅行箱里,绝大部分装的都是酒,其中大部分都是红白葡萄酒,只有少数是几瓶是威士忌和朗姆酒,再有就是两个小罐子和一堆零七八碎的茶具和酒具。这些零碎当时洪涛都没想到,应该都是拉尔夫自己决定采购的,比如可以抽真空的不锈钢酒瓶塞、蝴蝶翼开酒器、酒刀、杯架等等,至于那两个小罐子洪涛也认识是什么,那是专门用来喝阿根廷特产马黛茶的器具。
马黛茶这个东西,在阿根廷被誉为国宝,在当地语言里,(yerba ate)马黛茶的意思就是“仙草”,最早是由南美的印第安人发现的一种能够提神醒脑、补充营养的饮料。它是由一种产于安第斯山脉的马黛树的树叶制成的,颜色和我们的绿茶差不多,但是味道比较苦,有点苦丁茶的感觉,由于阿根廷人以牛羊肉为主食,蔬菜吃的少,所以当地商人就特意把马黛茶做成苹果、柠檬、橘子味道的,不管是佐餐、餐后都可以饮用。
洪涛上辈子接触过这方面的资料,据说日本人对这个玩意很上心,专门研究过这种植物,发现里面含有丰富的马黛因、绿源酸、芸香甙、单宁酸等成分,可验出的活性物质高达196种,均是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这些成分具有清除胆固醇、降低血脂、抵抗坏血病、预防糖尿病、胃溃疡等功效,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助眠安神、鼓舞心脏等作用。
于是日本觉得自己捡到宝贝了,偷偷把马黛树移植回本土去种植,可惜的是,离开了安第斯这片被誉为南美神山的土地,在日本生长的马黛树失去了它原本的功效,种出来的叶子里缺少了很多元素,和普通的树叶子区别不大,这可能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物种吧。
不同于欧洲或者东方人喝茶的习惯,阿根廷人的马黛茶喝起来别有一番风情。首先你得有一个茶壶,这个茶壶不是瓷的、也不是金属的,而是一个葫芦或者一种硬木制作的罐子。按照贫富的不同,葫芦或者罐子上会装饰不同的东西,一般老百姓就是弄一些雕刻在上面,而高档的马黛茶壶,则会镶上银质的边口、再用皮革包裹,外面刻出各种图案,甚至还要镶上宝石,就是一个工艺品。
冲泡马黛茶的时候,不用能开水,那样就会破坏马黛茶本身的营养和口味,要用80度以下的水,冲泡的过程和我们冲泡中国茶是一样的。但是喝的时候不一样,当地人喝马黛茶是用一根金属的吸管,然后好几个人围在一起,边吸边聊。当然了,你也可以倒在杯子里喝,那样还更符合卫生习惯呢,不过阿根廷人坚决不,不管是来没来客人,必须用吸管,还得是轮着吸,水没了就续上,继续吸!
拉尔夫给洪涛带来的马黛茶罐子算是精品了,估计肯定是蒋女士给他出了主意,除了没镶嵌宝石之外,该有的都有,明显是要狠狠宰洪涛一刀。不过洪涛这一刀挨得挺舒坦,丝毫没有流血的痛苦,对于喜欢的东西来说,出点血也值得,而且看拉尔夫的清单上的价格,也不算出血,才300多块钱,就算翻两倍,洪涛也觉得两个有点少,应该再来十个八个的。
阿根廷除了有马黛茶这个特产之外,还有一样特产,那就是葡萄酒。其实阿根廷也是世界主要的葡萄酒产地,质量也非常的好,产量也不少,只不过在中国国内没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老牌产地知名罢了。由于阿根廷绝大部分人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尤其以西班牙、意大利人居多,所以这里的葡萄种植园基本和欧洲一样,酿造方式也没什么差别,就连葡萄种类也有一部分是从法国移植过去的马柏,剩下就是阿根廷原产的白葡萄torrontes。
第279章 烟民的福利
另一个让阿根廷葡萄酒不出名的原因就是他们虽然有近五万公顷的葡萄园和几百家酒庄,生产出来的葡萄酒却很少出口,连10%都不到,绝大部分都让阿根廷人自己给喝了,从这点上也能看得出当地人是多么热衷于葡萄酒。
不过洪涛本人对葡萄酒没什么研究,喝倒是喜欢喝,但也仅仅是喝,不会品,就和他喝茶一样,喝了大半辈子,依旧是喝不出茶叶的品种和好坏。他只能从酒标上看出拉尔夫给他带来的有两种红葡萄酒和一种白葡萄酒。
最多的是reserva牌,具体叫什么洪涛也不清楚,酒名是rene barbier,翻译过来应该是巴尔比尔,年份都在1972年,这个年份非常好,不是这个年份的葡萄好,而是因为洪涛是这一年出生的,所以他觉得能和自己一起降临世间的东西都应该是美好的!
还有就是el tango牌,这个单词就是探戈舞的意思,酒名是lotengo,产自门多萨地区的norton酒庄,酒标很有意思,是一对跳探戈的男女,但是男人是虚幻的,洪涛也看不懂是啥意思。
那几瓶白葡萄非常有意思,洪涛刚看到的时候以为拉尔夫给自己带错了,因为酒标上有两个中文字:寿司!再仔细看,才知道这个白葡萄酒不是日本酒,而是酿酒师里有一个日本女师傅,所以就起了一个日本名字,叫oroya,音译叫做好乐雅,寿司那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搭配寿司、刺身之类的食物非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