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可惜洪涛现在还没这个口福,而且他也没这个精力在这里盘算一个摊位来经营,不过旁边的那些居民房倒是可以算计算计,如果能得手那么一两间的话,到时候又是一颗摇钱树。

“过几天让那二爷再来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房子可以买!”洪涛围着钟楼又照了几张相片,一边踅摸着广场周围的民居,一边往南继续溜达。

鼓楼的前面,就是地安门外大街,也是东城和西城的交界,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条大街马路两边的房子都归西城管辖,也就是说所有的门脸房都归西城,也不知道当初两个城区是怎么划分的,干嘛不直接用街道当自然分界呢?非要这么做有什么讲究吗?这里面的原理洪涛一直也没弄清楚,而且他问过好几个政府部门的人,也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总的来说,目前这条街上还不是很繁华,从鼓楼跟前一直到地安门十字路口,一共一公里的路程,只有一个地安门商场还算是个商业网点,剩下的就没什么大买卖了,哦,对了,十字路口的地安门小吃店也算是个比较聚人气的地方。

不过大街面上不热闹,并不说明这里就没热闹地方了,除了大街之外,不是还有胡同呢嘛。京城里有很多比较有名的买卖都是藏在胡同里的,这也算是一个特色了吧,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情况,在这条街上也有具体表现。

从鼓楼出发,沿着马路的西侧走,第一个胡同,就是这样的,它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烟袋斜街。京城的街道,一般都是横平竖直的,要不就是东西走向,要不就是南北走向,都很规矩,出现斜街的地方不多。而这条斜街正好就连通了银锭桥和外面的大街,算是一条进入后海和前海的捷径。

这条街的名字由来很久远,它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了,街里都是买卖家,卖的货物就是旱烟袋、水烟袋,所以以此得名,叫烟袋斜街。

此时斜街里已经没有卖旱烟袋和水烟袋的店铺了,不过依旧很热闹,因为这里有一家澡堂子,每天来洗澡的人络绎不绝,自然也就带动了周边的商业。再往里走,按照洪涛的记忆,应该就是一家国营小酒馆、一家私营的包子铺,然后就是烤肉季的后厨了。

第200章 我那福大命大的舅舅

这些买卖到了05年以后,也都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酒吧和时尚小店铺,洪涛打算提前把它们都记忆下来,所以顺着斜街往里走,边走边拍。

“嗯?这儿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理发店啊!”刚刚走过澡堂子的正门,洪涛忽然发现在胡同里有一个小门脸,居然是一家理发店,按照他的记忆,这里不应该有这个小店啊!

“理发1块,烫头5块……人还挺多啊!”洪涛凑到门边,站住脚仔细看了看。

屋子不大,也就是10多平米的样子,是一间居民房改的,也没有什么正经的门脸,只是把原来的窗台给拆了,换成了落地的大窗户。里面等着理发的人不少,大概有四五位,男女都有,头发都是湿漉漉的,一看就是刚从洗澡堂子里出来,顺便理个发。

理发师是个年轻女人,大概不到30的样子,模样长得挺漂亮,还烫着头,但是洪涛怎么看怎么觉得她有点眼熟,自己肯定是见过她,尤其是她那个头发,洪涛有90%的把握,那是在自己店里烫的。

“洪师傅,您怎么找到这儿来啦?”屋里的女人觉得外面站着一个人,不经意的抬头看了一眼,立马愣了几秒钟,然后放下手里的活儿,开门走了出来,还和洪涛打了一个招呼,看来不光是洪涛看她眼熟,她也认识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