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哎……受累的命啊!”洪涛低头看了看水泥地面上还干透的水渍,知道母亲早上临走前又把房间收拾了一下,擦没擦家具不知道,地肯定是拖了一遍,那自己也就别进去给老妈找活了,反正里面也没什么自己要拿的东西。

桌子上扣着一个用纱窗布做的大罩子,下面是一根油条和一碗豆浆,显然是父亲给自己留的。旁边还有两本书、一个小本子、一支铅笔,书是旧书,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但是成色很新,洪涛一直都不明白那些女生为什么能把课本保护得如此干净,难道她们不看吗?

小本子是洪涛父亲手工做的,用的都是试卷的纸,这种玩意洪涛的父亲有一大箱子,都是他以前批改的学生试卷,一面有试题和学生的笔迹,另一面是干净的。这些试卷被洪涛的父亲裁成16开大小,用订书器订起来,当做草稿纸用,现在赏给洪涛一本。哦,对了,洪涛家里还有一个高科技的玩意,就是那个订书器,这东西在这个年代,一般人家没有,也用不上,但是洪涛老爸就有一个,也让洪涛拿着玩,但是订书钉不给。

铅笔也是旧的,只有巴掌长短,横截面呈一个六面体,深绿色的油漆表面,上面还有淡淡的竹子图案。7、80年代出生的人,都不用仔细看,就能叫出它的名字,中华铅笔!

这玩意也是高级货色,这个时代的铅笔大多都是不刷漆的,横截面也是圆的,全是木头本色,你可以清晰的看到两条半圆的木头条是如何沾在一起的。放在后世这叫环保绿色,放在当时,就是因为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售价便宜。此外还有一些铅笔上有花花绿绿的图案,但是价格最贵、最专业的就要数这种中华铅笔了,它用hb来标注笔芯的硬度,h代表硬、b代表软,前面加一个阿拉伯数字,比如说4h,就是硬度4级的,比2h就要硬。

第11章 旁听

一边吃早饭,洪涛一边翻了翻那两本小学一年级课本,一本是小学语文、一本是小学算术,都是用一种比普通白纸稍厚的淡黄色纸张当封面,上面印着3个小孩在玩一个钻床,写着北京市小学课本,算术或者语文,第九册的字样。这个玩意洪涛可没印象了,一点印象都没有,自己当初是不是用的这种课本他也想不起来了。

大概翻了几页,语文课本第一课就开始讲汉语拼音了,数学则是学习阿拉伯字母,洪涛算是彻底放心了,这两样他百分百保证会,如果连这些都忘了,那他不如赶紧死回去,省了给后世的大学生丢脸了。

吃完早点之后,又在屋子里坐了会儿,然后还特意跑到厨房看了看自己家的蜂窝煤炉子是否封好了,这才锁好门,夹着两本书和一个小本子,带着铅笔向学校走去,一边走一边琢磨着一个问题:自己该在学校里待多久合适!

洪涛和他父亲说去学校里听课,这就是一个幌子,这种课如果也得听的话,那他还不如回托儿所里去睡觉呢。不过呢,一点不听也不成,因为学校离自己家太近,而且学校里有两位老师就住在姥姥家的胡同里,不是一个院门,只隔着十几米远。父亲和这两位老师认识,由于大家干得都是一个工作,虽然一个教小学生,一个教大学生,但不管教谁,也都是老师不是,所以他们还挺熟的,每次见面都要聊一会儿,洪涛怕被老师揭穿自己根本没去学校的事实。

最终洪涛决定,刚开始这些天,要在学校里听两节课,而且必须让学校老师发现,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瞎话更真实,等父亲相信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之后,再减少听课时间或者根本不去,也就无所谓了。

“哎,小朋友,你找谁啊!”学校门口传达室的大爷看到一个小孩大模大样的往里走,趴在窗口喊了一声。

“我找胡世明,我姥姥让我给他来送家门钥匙!初一5班的。”洪涛拿起挂在自己胸前的钥匙冲老头晃了晃。

“知道几楼吗?”老头又问了一句。

“三楼,我来过好多次了,您把我忘啦!”洪涛走到传达室的窗户前,抬头看着这个老头。

“整天这么多孩子,我哪儿记得住这么多啊,快去吧,别乱跑啊!”老头特意探头向下看了看,然后挥挥手让洪涛赶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