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后。”
“家里人知道吗?”高通想到前段时间,外甥女遇到那么多糟心事,两老的表现,心里已经有了肯定的答案。
“外祖父外祖母知道,再者,就是三舅舅您了。”
高通没好气地道,“若非此事,你是不是都不打算告诉我?”
沈繁花无言以对,只能傻笑着混过去。
高通白了她一眼,决定不执着于此事了。
他先前还纳闷呢,皇帝亲征,选定四位顾命大臣,资格比他老的大臣比比皆是,怎么他就一跃而成了其中之一呢?
他先前还道是家里老爷子的原因,现在看来,怕是不止,他这外甥女也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两人保密功夫挺好啊,他自认是很敏锐的那一类人了,先前硬是没察觉出来。
此事算是揭过去了,沈繁花又问起火炕的事。
高通道,“这事正好是你舅舅我负责,你问这干什么?”
是他负责?那可就太好了,沈繁花笑道,“我是觉得,既然有老百姓愿意捐粮,那肯定是要收的,不能寒了他们的心。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奉献。”不能将这部分懂事的老百姓当作理所当然,如果大周有能力,还是要补偿他们一下的。她不敢说,等明年粮食下来的时候,将粮食还给他们,因为明年的收成怎么样还不可知,或许明年收成还是捉襟见肘呢?但是有机会的。等晒盐法成功,拿食盐来补偿他们,想必他们也会乐意的。不过在此之前,他们什么都不能说。但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
“然后呢?”高通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她的思路。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官方将自愿损粮的老百姓的信息登记入册。您呢,目前负责给老百姓修火炕一事。但是吧,给谁修不是修?您就按着册子上所记录的,优先给名册上的人盘坑。”
高通考虑了一下,觉得此事可行,便点了点头。
解决了这个问题,沈繁花又道,“不过给捐粮的老百姓登记造册一事确实不应该由豆腐坊出面办理。不如您出面将军需官请来?”
高通睨她,“请到沈府来?”
沈繁花腼腆一笑,“嗯,我这里也有点事需要和他说一声。”
“你就使劲地使唤你三舅吧。”高通一边摇头,一边让贴身小厮拿他的名帖去请军需官。
高通看着外甥女,心想,难怪,皇上临走之前和他说,他负责盘火炕一事,若他在办差的过程中,遇事不决,可与她商议一二。当时他听了,非常不解,现在倒是明白了几分。
在等待军需官前来的这段时间,两人又聊起了火炕的话题。
“火炕已经试验过,那是真的暖和啊。有了它,今年大周的老百姓们会比较好过了。”高通发现了,火炕真是个好东西啊。
“家里盘了吗?”沈繁花问。
“先盘了一个,你外祖母有老寒腿,一到冬天就离不开火笼子。”
沈繁花点头,火笼子她知道,竹编了的笼子,里面放了一块碳盆。
火笼子白天放在脚边确实舒服,但晚上却是不能用的,一来是怕一氧化碳中毒,二来是那火笼子总不能搁榻上去吧?
偏这年代,取暖技术有限,也没有什么热水袋之类的取暖措施。
想必今年她外祖家多盘几个炕,应该会好过很多。
本来高通很想问问她知不知道火炕这玩意儿景熙帝打哪弄来的,但话刚到嘴边,却被咽了回去,东西好用就行了,追根究底的没意思。为人臣子,适当的装聋作哑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