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兰姐姐是遇人不淑了吗?”
听到明兰提起了孙秀才,盛长权顿时就是猜到了淑兰所遇上的麻烦是什么。
“嗯!”
明兰点了点头,而后道:“阿弟,你猜的没错!”
“淑兰姐姐确实是遇人不淑,嫁了个白眼狼!”
说到这里,明兰也是竖起了柳眉,怒气冲冲地评价了一句。
“那个孙秀才简直就不是人!”
“嗯?”
盛长权神色一变,觉得事情怕是有些严重了。
“阿弟,事情是这样的……”
随着明兰的讲述,盛长权也渐渐地是明白怎么回事了。
原来,自六年前盛长权过了院试之后,淑兰很快就是与人定了亲事,而所定之人不是别人,赫然就是之前明兰口中所说的孙秀才。
孙秀才本名孙志高,是宥阳县城一带颇有名气的一位读书人,他家境贫寒,却有一点读书天赋,于十二岁那年颇为了得地过了院试,中了个秀才的功名。
虽然院试名次不高,只得了个三等附生,但比起其他人却已然是相当了不起的。
话说,秀才又名生员,共分为三等。
一等癝生,能得朝廷国库补贴的癝饩银,每年能得四两银子,且还有不少的粮食,综合下来却也是能够保证一个三口之家的生存所需。
当然,这是不算其他,只讲果腹的话。
而二等生员则为增生,却无此等福利,只能享有一些普通的权利,如能免租等。
至于三等生员则为附生,地位较之增生更低,但福利却也一般无二,除了癝饩银外,只有那些普通权利。
但无论如何,秀才始终是秀才,却是众多平民百姓仰望的存在,所以,孙志高才会在宥阳一带名声不小。
而盛家之所以要将淑兰嫁给孙家,其看重的却也是他的秀才功名,觉得他是个有前途的,将来必然是能为官一方,使得之家得些帮扶的。
话说,一开始这孙家是看不上盛家的,觉得他们家是个商贾之家,他们家的姑娘却是不配他这秀才老爷的,若不是见他家送的嫁妆极多,且亲戚之中又有京官(指盛紘)存在,那孙志高却还真的是不想“委屈”了自己。
不过,对于孙家的嫌弃,盛家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世道如此,当官的确实是瞧不起经商的,为了盛家今后的发展,盛维他们也只能是故作不知,且更加讨好对方,多送了一些钱银铺面给孙家,希望他们能感受到盛家的诚意,今后也能对淑兰好些。
殊不知,他们这样做也只会是适得其反,引得孙家愈发贪婪。
这事儿乍一看,是觉得有些荒谬,毕竟,太祖老人家不是已经提升了商贾的地位吗?
怎样宥阳这里却又是成了这般模样?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一来,宥阳这里地方偏僻,与外界交通并不是很顺遂,正所谓自古皇权不下乡,这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里难免还是有着前朝的那些老观念。
二来,虽然太祖是抬高了一些商贾的地位,但这世道却依旧还是官做主,也就是说,要想让家族发展起来,这官权却是少不了的。
因此,这孙盛两家如此态度也是难免的。
话又说了回来,这淑兰自打嫁进孙家之后,她就一直是饱受磋磨。
淑兰夫君孙志高年少得志,但后来却是渐渐地开始玩物丧志起来了,这孙家愿意与盛家结亲,其中也是有着因为他们家过不去的原因。
这孙志高中了秀才之后就飘了,整日里只知道和一些狐朋狗友花楼买醉,胡作非为,在与淑兰成亲之后,不仅是家中妻子不理,就连他曾经为傲的经义也是再也不碰,整个人俨然就是个吃喝玩乐的废物了。
而淑兰的婆婆孙黄氏也不是个好相与的,她不仅是秉性粗鄙,言辞不堪,就连性子作风也是难以言述。
且不说她根本就不管自家儿子有没有用功读书,当淑兰尽到妻子之责想要劝孙志高上进之时,这孙黄氏竟然不许,只知道一味地顺着孙志高,觉得他是个大才,根本就不需要苦读,仿佛只要他下次进了考场就铁定能中。
这还不是最粗鄙的,最令人不耻的是,孙黄氏作为婆婆竟然要淑兰整日整夜服侍着她,与她睡在一起。
淑兰嫁进来的时候不是没有陪嫁的丫鬟,可是这孙黄氏就是故意要折腾着淑兰,什么事情都要她亲力亲为,还美名其曰这是她做婆婆给立的规矩!
可是,孙黄氏这样一来,几乎就是拆散了淑兰与孙志高的夫妻生活,他们两个几个月也不见得能同房一次,其又怎么可能是会有子嗣诞生呢?
所以,这几年下来,淑兰她自然也是没有给孙家生下个一男半女的,因此,她在孙家的地位就更是无比地低了。
不仅是时常要为婆婆孙黄氏洗衣做饭,就连洗澡水、夜壶之类的也是她亲力亲为,有时候这孙志高母女心情不畅的时候,淑兰更是要挨他们娘两的拳头。
此刻,淑兰俨然就是成了孙家最低贱的仆役一般,过着非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