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眼,这个老友的儿子摇了摇羽扇,来到一幅地图面前。
“我哪里有什么料敌于先的本事?只不过是看到那剑阁之地,确实是一处雄关派人去驻守,也只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不但如此我还派出了黄忠前往。”
“一个剑阁有魏延将军防守还不够吗?为何还要加派黄忠老将?”
马谡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派出黄忠去守剑阁,当即问道。
“当然是为了防那魏延。”
“防备魏延将军?这是为何?”
马谡不明白,看着诸葛亮。
“那魏延头生反骨,日后必然会反叛,书中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诸葛亮便用头生反骨这么一个理由将马谡搪塞了过去,然而诸葛亮不明白的是他这一生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可以说是冠绝三国,但是诸葛亮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识人不明。
刘备作为一代雄主,虽然起家的资本不如孙权和曹操,但是其实人的眼光却远在诸葛亮之上,刘备这一辈子所看重的人,到最后没有一人背叛他。
就连三国演义之中所书写的头生反骨的魏延其实也只不过是演绎杜撰罢了,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在孔明死后,杨仪和魏延产生了剧烈的分歧,魏延想收拢兵权,一举进攻,消灭魏军,而杨仪却觉得魏延这么做是想要夺取自己的兵权。
而后魏延与杨仪纷纷上表后主刘禅说对方造反,最后魏延不及杨仪,但是此时的魏延有着无数次机会,他可以朝北投靠曹魏以魏延的军事才能,曹魏必然会接纳,可是魏延却没有选择北逃,而是一路向南想要和刘禅当面解释清楚,但是杨仪却没有给魏延任何机会,派出马代将其追杀,然后消灭魏延三族。
可想而知如果魏延真的要造反,又何必南逃,但诸葛亮在世时,这一切都看不见。
“但是,军师现在魏延将军并没有……”
马谡欲言又止,看着诸葛亮。
“我自然知道他现在还没有造反之意,可是谁又能料定后事如何呢?我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